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撒迦利亞書第十四章

 

14:1-21  列國與耶城爭戰,耶和華終為全地之王

耶路撒冷將被列國圍攻一事,12:1-9已有言及,這裡有更詳細的描述。

 

1-2  耶城起初遭遇的浩劫

 

3-11  神介入所引致的巨變

 

3          當耶城遭逢神的審判,居民被擄往外處之時,神就親臨搭救,如同昔日帶領百姓安渡紅海,滅絕埃及軍兵一般(參出14:14)。

 

4          「他的腳必站」:意味神轄制祂的敵人。

            「橄欖山」:位於耶路撒冷東面,自南至北長約四公里(二英里半)。此處預言:當神降臨,腳站在這山上時,猛烈的地震要把這山中分為二。日後耶穌在橄欖山升天時,天使亦預言祂要再來,降臨該山(徒1:11)。

 

5          「亞薩」:地點不詳,有學者認為是指位於橄欖山山端,於主後七十年羅馬入侵時被滅的村落。這處的大意是:橄欖山崩裂,開敞了新的山谷,使百姓可從耶路撒冷往東疏散。本節上有古卷及古譯本作「我山之谷必被堵塞(填平),延到亞薩,它被堵塞如因猶大王烏西雅年間的大地震被堵塞一樣」。

            「聖者」:指天使(見詩89:5, 7及串)。

 

6          「三光」:原作「燦爛的」(可能指日,月和星宿);古譯本則作「嚴寒」。

            「退縮」:亦作「凝固」。

            整句或指星宿的黯淡(見串),或指酷熱與嚴寒的終止。

 

7          在那奇異的日子,不再有晝夜的更替,這是前所未聞的,唯獨神知道的(見串)。

 

8          「東海」:指死海。

            「西海」:指「地中海」,二者代表全地。

            「冬夏」:代表四季。

            川流不息的活水帶來豐裕,猶如伊甸樂園的重現(創2:10-14)。

 

9          耶和華的名代表祂昔在永在的屬性(出3:13-17),整句的意思是所有人到時都會承認耶和華是歷來獨一無二的神。

 

10        「亞拉巴」:即平原。

            「迦巴」:耶路撒冷以北,約九公里(六英里)外的山區。(王上15:22; 王下23:8

            「臨門」:位於耶城西南五十六公里(卅五英里)(尼11:29)。從迦巴至臨門乃是猶大國被擄前之國境。這些地方位於耶城四周,一度俯視著她與保衛她,屆時將被夷平,使耶城屹立,傲視四方。

            「從便雅憫門 ...... 酒醡」數句,提到耶城周圍的標誌(見串)。

            「便雅憫門」:位於耶路撒冷北面的城牆。

            「第一門」:在城牆東北角。

            「角門」:位於西邊。

            「哈楠業樓」:位於城牆最北處;王的酒醡則在南面,靠近王池(尼2:14)與御花園(尼3:15)。

 

11        「咒詛」:指被滅或被擄的厄運(見書6:17-18; 43:28)。

 

12-15  列國蒙受的災殃與挫敗

 

12        先知在此可能借西拿基立軍隊所遭遇的瘟疫,來描寫臨到列國的災殃(見王下19:35)。

 

13        兵士在混亂中自相殘殺。

 

16-21  耶和華作全地大君王

 

16        「住棚節」:慶祝夏日果實的收成(申16:13-17),並容許寄居者一同參與歡樂。此節期現作為列國聚集同心敬拜真神的記號。

 

17        猶太傳統似乎把住棚節和水拉上關係(參約7:37註)。

 

18-19   原文文句頗隱晦。意思大概是:埃及雖可不靠雨水(有尼羅河可供汲用),但仍仰賴神的供給和保守,倘若背離神、不敬拜祂,必遭災殃。

            「雨」:可代表一切日常需用。原文並無此字,有學者將此節譯為「埃及族若不上來,耶和華必用攻擊不上來守住棚節之列國的那災攻擊他們」。

 

20        昔日,大祭司冠冕上的金牌刻有「歸耶和華為聖」幾個字。(出28:36)但當神統管世界時 ,  所有人、物件與動物都歸神為聖,聖俗之分必要消除,是以馬匹身上的一個小裝飾亦繫有這稱號;聖殿內用來煮平安祭牲之肉的鍋,與祭壇前用來盛血的祭碗同樣聖潔,甚至猶大境內普通煮食用的鍋亦為聖潔,可容獻平安祭者煮祭牲之用。

 

21        「迦南人」:可能是代表不屬於神的人;此字於原文亦等於「商人」(見何12:7),故亦可能指向朝聖獻祭者搾取利益的商人。當耶和華為全地君王時,貪婪與暴歛的事必從聖殿的院子剪除(參太21:12-13等)。──《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