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導言

 

原序

  本書之初稿,原為我在愛丁堡的查諾弟教堂(Charlotte ChapelEdinburgh)星期四晚的查經班用;預備的時候,本來沒有意思要付梓出版,因此無論形式上,結構上,都相當口語化,不著重文章的形式,或詞藻的考究。只為便利當時講臺上使用,後來成書付梓,我仍保留著它原有的樣式,相信這樣會對讀者有特別的幫助和好處。唯望具文學修養及要求嚴格的讀者能寬宥包容。

  本書之原式既為講臺所用,我亦在不少部分能適意地享有一個講員引用別的作品的自由,而不必像作者那樣的受限制。希望我純因欽佩而引用的材料,不致使我越過抄襲的界限。即或如此,我所引用的,均是已在天上與基督同在的先聖先賢而已。

  我對於親愛的老(不少人看來是古老吧)傑多約翰、優加克約翰、皮雅遜、安德遜羅拔爵士,摩根金寶先生等(John KittoJohn Urquh-art A.T. Piersonsir Robert Andersonand Campbell Morgan),以及其他持守純正信仰的人士,是滿懷感激的,尤其是那套無與侖比的《講臺注釋書》(Pulpit Commentary),匡助我的地方很大,在此我要一併致最深的謝忱。

  無論怎樣,本書均是我多年獨自研經的成果,對書內各部分言論亦欣然負責,深信自始至終,均能持守「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原則。唯願神能使用它,叫一切為他的兒子、我們的救主而活而事奉的人,深得益助。

               ──巴斯德

 

導言


  不認識聖經的人,他的教育不算完全;
  不詳細研究聖經的傳道人,不配事奉基督的教會;
  不立志瞭解聖經的聖工人員,他的工作不會有價值;
  不充份領會聖經真理的基督徒,他也不能過基督徒得勝的生活。

   我們的目的

   本書是以查經課程的結構而寫成,目的是叫我們有機會來熟習聖經;因此,開宗明義,讓我們坦誠又清楚地說個明白,雖然我們已經竭盡所能地保持每部分都詳細地研究的標準,但真要立志明白聖經的人,卻不能單閱讀本書,而置聖經於次要的地位,這樣不單本末倒置,也把本書的大前題完全誤解了。我們強調地指出,閱讀本書之前,一定要先閱讀聖經本身,一段一段的讀,並且要反覆地精讀,而本課程只是一種輔助性質的材料。無論我們怎樣仔細地研讀本課程,若不與聖經並排而讀,他就會錯過研讀聖經的寶貴助益。我們冀望的,是那些從沒有仔細地研究過聖經的人,每星期能用他們寶貴的時間照著本課程的提示,從創世記開始,慢慢地把整部聖經讀完。

  今天大多基督徒讀聖經,為的就是東抓一把,西抓一把的來找材料,或是穿鑿附會的製造一些所謂亮光,來幫助他的基督徒生活,結果把神的話語弄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這太糟糕了;這樣子讀聖經,他的靈性和理性不流於浮淺單薄者,幾稀也!聖經並非急就章,它也不容許人在匆匆忙忙下,像翻電話簿那樣看它。我們需要整體地來研讀,來瞭解它,只有抱這種態度來讀聖經的人,他的事奉才有深度、豐富,和踏實,使他的屬靈生命和經歷堅固。再者,我特別要提醒傳道人一件事,最偉大的講章,都不是為了講道而讀聖經讀出來的,乃是基於平日為要研究神的真理而讀聖經讀出來的。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不全是為了幫助預備講章的——雖然我們若恒久地按著本書的提示來研究聖經,這目的仍會達到——它為的是幫助我們能夠實實在在地瞭解聖經整體的真理。很多時候,一些聽起來很受感動的講章,過不了幾天就忘得一乾二淨,半點不留,但另外一面,那些最能改變我們生命的,通常聽的時候不見得是怎樣轟轟烈烈的。我們應該重新修正一下我們對聖經的態度,不再為著一時的興趣,或是處於危機時才尋求它的引導,乃是立定心志,要好好下功夫在神的話語上,務要對聖經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這樣我們整生的屬靈生命和事奉才算得是堅固牢靠;這是唯一的法門,沒有捷徑,每一個傳道人或是任何形式的聖工人員,都應該是精通聖經的。

   我們的方法

  至於我們使用本書的方法,也應該在這裡交代一下,聖經是一本豐富無邊的書,研究的方法實在是多得數不勝數。這好比有人問一個水手船要開到什麼地方去,他說:「先生,我只是在海洋上航行呀!」當我們打開聖經,要著手研究,情形就差不多是這樣,聖經就像一個無邊無際的海洋,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奇妙而滿有恩典的真理,只是我們不想漫無目的地啟綻,不然我們什麼地方都去不到。我們需要一張航海圖,也需要一個羅盤,才不會在這個榮耀的海洋上轉得頭昏腦漲,費時失事,結果半點都得不著。一個正確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正如上面所說,研究聖經的方法很多,就如:靈修法、歷史法、表像法、分題法、預言法、時代論法、分析法、傳記法、批判法等等,我們可以按著自己的需要來使用。但本書所採用的,則是「解釋法」(Interpretative),我們要一卷卷書來解釋,換句話說,我們先要找出每卷書的中心思想,解釋那一卷書中最特出的意義和資訊,然後再看它跟別一卷書的關係。這種研究法的重要性是明顯不過的,倘若我們連最顯著的資訊都抓不著,那卷書的最終目的就算達不到了。事實上,這種漸進式的解釋法是一切研經法的基礎,沒有正確的解釋,任何方法都容易陷入歧途。

  隨著這方法的是,我們會按著各卷書不同的特性,藉著三方面來剖視每一卷書的基本資訊:

   (1) 分析它的結構;
   (2) 從它相同的地方看全書的主流;
   (3) 提供意見來作更深研究它特別的地方。

  我們讓每卷書來親自教導我們認識它的奧秘,瞭解它的意義,所以我們堅定地反對任何人為的、牽強的解釋,來加諸聖經中任何一卷書。為了顯示人的聰明而犧牲準確性,是我們對神的啟示的傲慢。今天有些傳道人常會高抬某種特別的「架構」,無論那種說法是多漂亮高明,其分析若是錯誤了,就足以使整卷書的重要資訊顯得迷糊不清。當我們按著本課程的提示,按卷研究下去,就會瞭解只要分析正確,神的話語就會顯得非常有力和美麗,所以詩人說:「你的話語一解開,就發出亮光。」

  開始的時候,你或許會奇怪有卷書會討論得特別詳細,而另一卷書又好像是只就其概要來討論。我要在這裡指出,這種安排是為要叫我們的目的更明朗。無論怎樣,我們不能以一卷書所占的篇幅來衡量該書的價值的,好比一顆鑽石的價值,一定會超過一大塊玻璃板,又或者是一個劃時代的行動的重要性,會抵得上幾十年的瑣事一樣。聖經也是如此,萬事都有它的位置,有的較為明顯,有的不,就如掃羅高過以色列的眾子一樣,每一部分都重要,只不過有些部分較特出而已。

  我們在這卷書所鋪陳的,也是按著這個道理,我們會就每卷書不同的資訊,以及這個資訊與別卷書的關係來討論,因而討論的簡詳也有所不同,我們相信透過這樣的安排,是最能拱托出聖經整體的真理。這是為什麼我們會用較多的篇幅來討論摩西經卷(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因為它們是整個真理的基礎;而五經中的申命記,我們又會特別詳細,因為該書的文字、表記、預表,以及觀念,一直貫穿整部聖經,直到啟示錄。而對歷代志上、下的討論則較為簡單,因為該二書的內容是屬於歷史性的,研讀的方法——特別以本書的篇幅而言——則是正確的組合,勝於逐字逐句的分析了。

   讓我們謹記,我們的目的有別於一般的聖經注釋,在注釋中,我們可以按著每本書的一章、一段、一節,甚至一個字,來詳加注釋,但本書的目的,是叫我們有機會來瞭解聖經整體的意義,它的結構、主流,以及鮮明特出的思想。
  

   我們的立場

  沒有比堅持正確的立場來研究聖經更重要的了,今天有人企圖要把聖經普羅化,只把聖經看作一種文學作品之類,我們很慎重地宣告,這種作法是害多益少的。只要我們留心研讀,就會發現表面看來是分歧的真理中,實在蘊藏著無比奇妙的統一性;由六十六卷書構成的聖經並不是一種集體性創作的彙編,而是整體性極其明顯的一本書──一本漸漸把整個真理啟示得透徹的書,一本在結構上彼此輝映而又各自獨立和諧的書,一本在彼此宣告屬靈真理上顯得極其一致的書;聖經之被稱為神的話語,真是名至實歸;無論內容的性質,或是它在歷史上的影響,都可以見證這一點。因此,這本書既是神的啟示,人就不能單以文學作品視之,同樣的,我們也要避免以人意強解、企圖規避,或是不誠實等的態度,因為這樣子讀聖經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我們研究本書的立腳點,乃是絕對持守聖經——每字每句——都是神的啟示,是神的話語,我們都願服在聖靈的光照下,去學習神的法則、真理,以及他的旨意。

  我們讀聖經的時候也要小心一件事,就是不要太迷醉於讀聖經的本身,以致把讀聖經的目的弄糊塗了。如上所說,這些課程為的是幫助我們清楚地瞭解全書重要而特出的真義,除非這個資訊得著我們,讀聖經的目的仍沒有達到。耶穌基督告訴我們,他自己才是整部聖經的中心資訊;因此,在每一卷書裡我們都要找出字裡行間的真義——基督。他才是那永活的道,我們要認識他,以致使我們更愛他,更信他。曹埃特博士(Dr.Jowett)說過,有一個觀光客到外地旅行,一天到晚只看那本精美的旅遊指南;反而忽略了沿途美麗的風光,那實在是大煞風景的一回事,讀聖經的人也會犯這個毛病的。我們至終的目標是想要認識真神,使我們更像基督,更為聖靈所得著,真正讀聖經的人都應該常常校正這方位,只有基督才會使每一頁的聖經都生氣勃勃,滿有感動,又歷久常新。

  因此,讓我們以滿懷敬畏之情來打開聖經,相信每一句說話都有聖靈的印記,亦只有他——聖靈——「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才能「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真知道他!」(弗一18),讓我們像詩人一樣禱告:「求你開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詩一一九18)亦讓我們讀聖經的動機,如保羅對歌羅西人的勸勉一樣:「好叫你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漸漸的多知道神。」(西一10)

  

   偉哉此書!
   不與群倫地矗立於天地之間;
   上帝是它的作者,
   聖靈是它的真道,
   啟示是它的來源;
   雖然假人手使它得寫成。

   真理的活石,
   蔑視一切攻擊強襲,
   經歷了時代的風暴,
   依然屹立在至尊的榮光;
   它長遠活著亦永不傾亡!

   十架的書卷啊!
   救贖真理堅定不移;
   大道至純,歷史至誠,
   福音古老,彌久常青;
   直到永遠的永遠

 

總論

 

聖經概論

  直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清楚又明確地鉤劃出研究的方法和動機了,現在我們就要按著上述的界說和限制,來開始研究這本書中之書。但在我們正式閱讀創世記第一章之前,對聖經的整體有一個概念,實在是大有幫助的。

  我們的聖經是由六十六卷不同的書所組成,其中又分開兩大部分,就是新約和舊約,亦即是一般所稱的新約聖經和舊約聖經;舊約聖經有三十九卷,新約聖經有二十七卷(記的方法很簡單,三九二十七就是了)。書雖然是這樣劃分,只要留心閱讀,就會發現它們彼此的組合不單是同性質的,而且組與組之間,有一種極堅強的聯繫——它們強調的,都是同一的主題,這就是神奇妙安排的明證。


  -- 舊約聖經 --

  首十七卷

   我們先看舊約聖經,前五卷是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它們都是屬於同一類性質的,也是源于同一的作者——摩西,一般就稱之為摩西五經。這裡,我們要留意它們的數目和性質了!按其數目是五,按其性質則是歷史。

  跟著五經的,就是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撒母耳記上、撒母耳記下、列王紀上、列王紀下、歷代志上、歷代志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以斯帖記是第二組書的最後一本,跟著的約伯記,顯然屬於另外一種文體。由約書亞記到以斯帖記,共有十二本,是屬於舊約中第二組的書;讓我們再注意它們的數目和性質,按其數目是十二,按其性質,則仍是歷史。

  換句話說,舊約聖經中的第一大類,一共有十七卷歷史書,其中又分為前面五卷和後面十二卷,後面十二卷中,可分為前面九卷和後面三卷兩組,由約書亞記到歷代志下是以色列人佔領迦南地的記錄;而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則是記錄他們被擄歸回的史實。因此十七卷歷史書中,又可分為五卷迦南前期,九卷迦南時期,和三卷被擄歸回等三大部分。

  中間五卷

  接著,我們翻到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來到雅歌,我們自然就會停住了,因為接下去的,就是以賽亞書,那又是另一組書的第一卷,亦即是先知書類。毫無疑問,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合起來就組成了舊約聖經第三組書;正如前面所說,那十七卷書的性質都是歷史的,但這五卷則不是歷史了,它們是獨立的,也是屬於經驗性的。前面十七卷都是屬於國家的,而這五卷則不是,它們是屬於個人性的,討論的都是個人內心的問題;前面十七卷是散文體,而後五卷則是詩歌體。我們再留意它們的數目與性質,按其數目是五,按其性質則是屬於經驗的。

  後十七卷

  然後,我們來到了舊約聖經中最後的十七卷;這些都是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以西結書、但以理書、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約拿書、彌迦書、那鴻書、哈巴穀書、西番雅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按其組織這十七卷書就如前面十七卷歷史書一樣,十七卷歷史書中,可分前面五卷(摩西五經),和後面十二卷(約書亞記到以斯帖記),這十七卷先知書也是一樣分開前五卷,稱為「大先知」書,和後十二卷,稱為「小先知書」;在猶太人的舊約正典中,我們的十二卷小先知書是被合成一卷的(參徒七42)

  稍為留意聖經的結構,就知道我們這樣分法絕不是勉強的,也不是出於人意的。在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和但以理書中,我們可以發現舊約預言的基本倫理原則,和整個彌賽亞預言的綱要。在以賽亞書中,我們可以看見要來的彌賽亞,就是那位要受苦的救贖主,和要統管萬國的得勝王;耶利米書給我們看見耶和華對以色列人的責備,基督就是大衛的「公義的苗裔」,要從新招聚那被審判,被分散的子民;以西結書看得更遠,在暫時的審判之外,基督是王,又是那位大牧者,他必親自牧養,在他統治之下,我們可以看見將來聖殿的規模;但以理書則把將來要發生的事件、次序,都極清楚地說明,我們看見彌賽亞突然被剪除,又沒有王位,也失去王國;但不久,列國傾頹了,就在這廢墟之上,基督建立他的王國,他便作了全地的王。

  至於十二卷小先知書,它們每一卷都有不同的著重點,是整個彌賽亞預言的骨幹,跟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和但以理書所說的沒有分別;好比說前面五卷大先知書,是整個彌賽亞預言的鳥瞰,而後面十二卷小先知書,則是就不同的部分,作較精細的描述。

  我們不要以為耶利米哀歌只是一種詩歌體的挽歌,是耶利米書的附錄,耶利米哀歌不單本身有其獨立性,其地位之獨特也是不容忽視的;它是大先知書的「中樞點」,亦即是說,它把以賽亞書和耶利米書歸在一邊,又把以西結書和但以理書歸在另外一邊,原來前兩卷記載的是以色列人被擄前的事情,而後兩卷則是被擄後的。耶利米哀歌不單在位置上是這樣把它們分開了,在歷史上也的確如此:分隔被擄前和被擄後的先知。所以耶路撒冷城之被毀,大衛王朝的坍亡,以及神之子民的流散,由那個時候開始,足有二千五百年之久,他們不能再聚集成國,雖然神保守了他們,不被異族同化,卻始終是流亡的,十足應驗了他們離棄神而變成曠野「獨行的驢」,在「萬國中拋來拋去」。

  正如十二卷歷史書可分成兩組,九卷一組,而另三卷又自成一組;前面九卷是記載被擄前的史實,後三卷(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則是被擄後的歷史。十二卷小先知也是這樣劃分:前面九卷是被擄前的,後面三卷是被擄後的(哈該書、撒迦利亞書,和瑪拉基書),與前面之歷史書互相輝映,應該彼此參照來讀。

  因此,三十九卷舊約書卷,是可以這樣劃分:十七卷是論國家的歷史書,中間五卷是論個人內心經驗的智慧書,後面十七卷是先知書,前後各十七卷書均可分成五卷一組,九卷一組,和三卷一組,而中間五卷討論個人內心經歷的詩歌書剛放在中間,處於舊約聖經的心臟地帶。

  這是巧合嗎?還是出於一種特別設計?想想看:舊約聖經的作者超過三十多位,成書時間亦超過二千多年,在不同的地方寫成,針對不同的物件,亦為不同的目的而寫,舊約聖經作者寫書的時候,從沒有想到他們的作品要被收入「聖經」之內,但一代一代的過去,它們終於構成了這本紛紜卻是極其統一的舊約聖經,只要我們肯冷靜而又不存偏見地思想這些因素,就不能不承認在聖經作者的後面,一定有一個超然的安排在內,而這安排一直(二千多年來)管制著這些作品的心思和筆桿。

  -- 新約聖經 --

  四福音與使徒行傳

  現在我們要翻到新約聖經了,在這部分,相同的次序與安排又再出現,也是同樣叫我們不能抹煞神的安排的證據。四福音和使徒行傳,就是新約裡唯一的歷史書,它們也是一切書信的根基,所以同屬一組裡面。請留意它們的數目與性質:按其數目是五卷,按其性質則是歷史性的。

  教會書信

  另一組書信是教會書信,它們與整本聖經的聯繫都是顯然易見的。這組書信的對象,全是基督的教會:羅馬書、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前書、帖撒羅尼迦後書。注意它們的數目並性質!按其數目是九卷,按其性質則是教義性的。

  教牧書信

  另外一小組只有四本,那就是提摩太前書、提摩太后書、提多書、腓利門書。這四卷書不是寫給一般教會的,乃是寫給個人的,內容是關於牧養教會。

  希伯來基督徒書信

  最後一組,也是有九卷,它們就是:希伯來書、雅各書、彼得前書、彼得後書、約翰一書、約翰二書、約翰三書、猶大書,和啟示錄(此書其實是耶穌基督的信,看它頭一節就知道);這九卷書,不像前面的九卷,它們不是寫給基督教會的,事實上它們的內容跟教會書信的性質大不相同,它們是寫給希伯來民族的,希伯來書尤其明顯不過,再看雅各書,是寫給「散住十二個支派之人」的;彼得書信呢?是寫給「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西亞、庇推尼寄居的」(亦即是被分散的猶太人);我們也不需要再引其它的書信了。從希伯來書到啟示錄,信內的立場與氣氛,都說明這是寫給希伯來基督徒的信。

  奇妙的拱門

  從此可見,我們的新約聖經是由五卷歷史書作根基,是我們信仰的穩妥根基,從這根基上豎立兩條柱子,九封教會書信是一條,後面九封寫給希伯來信徒的書信構成另外一柱,把這兩條華美柱子聯起的,則是四封教牧書信,整個二十七卷書信,則形成了引往基督教會的真理之門,基督教一切超卓的真理盡在裡面了:「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裡。」不錯,從其結構,我們可以看出,聖經就是引往得救之路,永遠蒙福的拱門。

  單把前後各九卷書信並排參照來讀就已經得著不少。兩組書都是以最重要的教義作開始──羅馬書和希伯來書:而兩組又都是以預言的啟示作結尾——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和啟示錄。在第一組的首卷書——羅馬書,告訴我們基督是我們唯一可以得救的道路,而第二組的首卷書——希伯來書,則告訴我們基督是我們「更好」的得救門路。第一組的尾卷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告訴我們基督的再來與教會的關係,而第二組的尾卷書——啟示錄,則告訴我們基督再來與以色列人和列國的關係。在新約部分(本書第三冊),我們還要詳細討論這一點。

  這個計畫與安排,並不單存在於書與書的關係,就是在同一卷書內,其同類的 置都是很容易發現的。我們愈仔細閱讀它,就愈發現出其奇妙,亦愈發叫我們相信它們是真神給人類的永遠之路。
  

舊 約 聖 經

         (17)

 經驗(5)

          (17)

五經律法(5)

被擄前歷史(9)

被擄後歷史(3)

內心生活(5)

基要預言(5)

被擄前先知(9)

被擄後先知(3)

摩西

     

  中樞

大先知

十二小先知

 

新 約 聖 經 

                              

      (9)

        (4)

       (9)

     

     

希伯來基督徒書信

        

                        

                    (5)

                       

馬 太

 

 

 

 

 

新約課程式言
   

在出版這新約聖經研究課程的時候,我們接到許多有關舊約聖經研究課程的讚賞,使我們很得鼓舞。為了以下這個更深入的新約課程,我們很願意各位讀者注意下列三點說明:

(1)我們編排這課程,目的並不是為了要滿足某些尋求神學士「最新消息」的人之欲望。今天的「神學思想」,似乎有流於「純宗教觀感」的危機,漸漸漂離神所默示的聖經。我們現在編寫這課程,卻肯定的以神所默示完全無缺的聖經為基礎。當然,這是說,現今的世代不可能再有啟示。再有的,只是神引導人明白聖經的悟性吧。

(2)這些課程不是供作「注釋」用,也不是一部神學論文特輯;而是一部為了研究探索聖經而編的書,為的是要讓人感到聖經每一頁都是非常吸引人,值得人去研讀的。也扼要而充實地供應讀者,使讀者可以得到普及的裝備,以便對聖經作更專門性的研究。

(3)或許有人認為我們花大多的篇幅在討論新舊兩約之間的幾個世紀上,懼是我們相信,為了要達到上述的目標,多花一點工夫徹底認識這個多事的過渡時期,同時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猶太社團興起的時期,對研究新約來說,比任何其他的有關知識都有更大的價值。

對這個「大分隔期」有了深入的認識,才能説明我們準確地把四福音、使徒行傳和書信解釋得更有生氣。舉例來說:在主耶穌的山上寶訓裡,我們常聽到他說:「你們聽見有話說……只是我告訴你們……這話把兩件事情清楚地分開。可是,有許多人常誤會了,以為他是把自己的教訓與舊約的教訓分開。其實,主的意思是把他自己的話與兩約間所興起的「口傳律法」分間吧了。

                         —— 巴斯德《聖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