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聖經知多少?

 
  1. 音書時期的歷史和宗教背景

  2. 第一世紀時的世界

  3. 福音書時期的巴勒斯坦

  4. 馬太福音

  5. 馬可福音

  6. 路加福音

  7. 約翰福音

  8. 使徒行傳

  9. 羅馬書

  10. 哥林多前書

  11. 哥林多後書

  12. 加拉太書

  13. 以弗所書

  14. 腓立比書

  15. 歌羅西書

  16. 帖撒羅尼迦前書

  17. 帖撒羅尼迦後書

  18. 提摩太前書

  19. 提摩太後書

  20. 提多書

  21. 腓利門書

  22. 保羅一生簡介

  23. 保羅書信總論

  24. 普通書信總論

  25. 希伯來書

  26. 雅各書

  27. 彼得前書

  28. 彼得後書

  29. 約翰壹書

  30. 約翰貳書

  31. 約翰三書

  32. 猶大書

  33. 啟示錄

 

 

 

 

 

 

 

 

 

 

 

 

 

 

 

 

 

 

 

 

 

 

 

 

 

 

 

 

 

 

 

 

 

 

 

 

 

 

 

 

 

【腓立比書】

 

一、作者及對象:保羅,提摩太。致信給腓立比的信徒和監督、執事(一:1)。

 

二、寫作時地:時間:約在主後62年 地點:羅馬監獄 

 

三、背景:保羅在第二次出外佈道(主後50年),在特羅亞異象中聽到馬其頓人的呼聲,便前往腓立比去。城中有許多偶像廟宇,但沒有猶太會堂,只有禱告地方,保羅在那裡講道,便得了賣紫色布疋的婦人呂底亞一家;後來保羅因趕出一使女身上的鬼而被誣告下監,在獄中,帶領禁卒一家歸主。歐洲的第一處教會就這麼奇妙的建立了,其中有不同國籍-推雅推喇人、希臘人、羅馬人;又來自不同背景-有富商、有使女、有政府人員,代表當時社會裡上、中、下三種不同階層,何等優美的教會生活(參徒十六:6-40)。本書是保羅寫給歐洲第一個教會,信徒富有愛心,與保羅有非常親密和友好的關係,曾一再打發人去帖撒羅尼迦和哥林多餽送他(四:16;林後十一:9),甚至在羅馬監獄中,也打發以巴弗提去供應並照顧保羅(二:25,四:18-20);對其他地方的聖徒也同樣關懷,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林後八:1-4)。難怪保羅三次稱他們為‘我所親愛的’,還加上‘我所想念的弟兄’,‘我的喜樂,我的冠冕’(二:12,四:1),書中充滿了喜樂和相互想念之情,保羅每逢想念他們,就為他們感謝神(一:3)。

 

四、特點

(一)使徒在本書中特多提及他自己的見證,在勸勉之中,常以他本身的經歷和他心中的感受來勉勵。在開頭的感恩語中,就講述他自己如何為腓立比人感謝代禱。其後更提及他自己如何在監獄之中為基督的福音作見證。他在駁斥割禮派的異端時,亦以他自己認識基督之經驗為辯論的根據。這表示保羅與腓立比信徒之間的關係比較親密,保羅對他們說話可以更為坦白,無須顧慮他們內心對他有甚麼疑惑。所以本書的語氣很像對密友交談。

(二)書中引述許多榜樣。(1)基督的榜樣(二:5-11):論基督降卑與升高之榜樣,是全聖經著名之信息之一。對信徒應怎樣謙卑而同心地過肢體的生活,保羅提出了這具體積極的榜樣,勸勉信徒都要以基督的心思為心思。(2)提摩太的榜樣(二:19-22):「同心」;「挂慮你們的事」;「求耶穌的事」、「同勞」。(3)以巴弗提的榜樣(二:25-30):謙卑自己,服侍別人;關怀別人;忘記自己(4)保羅自己的榜樣(一:12-26,三:4-14,四:10-13)。保羅藉本書說出了他屬靈生活的得勝,是在於他得著了屬靈的秘訣,而這個秘訣就是基督。基督是他裏面一切動力之源,也是他外面一切彰顯之因。因此,保羅盼望腓立比的信徒也能和他一樣,追求那超越的目標,就是基督。

(三)本書常提及「喜樂」,全書提及「喜樂」和同義詞達十七次以上。故有些聖經學者稱本書為「喜樂的書信」;亦有人以為:「這封信的總結就是──我快樂!你快樂嗎?」

(四)腓立比的教會雖也有內外的一些難處(一:28,三:2,18-19,四:2),但最大的特點是一直同心合意興旺福音(一:5,27)。本書有九次提及「福音」,充分流露保羅對推展福音的關注。

(五)基督徒生活的秘訣﹕第一,熱愛福音的心(1:16);第二,謙卑虛己的心(2:8);第三,追求長進的心(3:12);第四,知足常樂的心(4:11)。

(六) 腓立比的猶太信徒很少,而差不多完全是由外邦人所組成的教會。本書中沒有引用任何舊約聖經。

 

五、主題: 基督是我們生活的中心,祂是我們的生命、榜樣、目標和力量。

 

六、重點:

(一)以弗所書為我們帶來最高的啟示,把我們帶到天上認識神永遠的定旨。腓立比書接著引導我們進入最深的生活-活著就是基督。保羅多處講述他的遭遇和經歷,他無論在什麼環境,或捆鎖或自由,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他身上照常顯大。因他活著就是基督,並且丟棄万事看作糞土,為要更多得著基督,又竭力追求,努力向前,為要得著從上面召他來得的獎賞。保羅乃是要從完全達到完全,不僅得救,還要得獎。得救與生命連在一起,得獎乃與國度和冠冕連在一起。

(二)本書藉著保羅的經歷,帶出了正確基督徒生活的模型,在四個方面顯示出來:

1.     基督作生命-活出基督(一章)。保羅經歷基督作他的生命而他「活著就是基督」(一:21);基督不僅是他的生命,也是他的生活,因而無論環境如何,總叫基督顯大。同時他指出,在困境中得勝的祕訣是來自兩面的供應:一,信徒的祈求-身體的供應;二,耶穌基督之靈全備的供應(一:19)。

2.     基督作榜樣-效法基督(二章)。保羅勉勵信徒當以基督作榜樣,「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二:5)(心原文是心思)。基督的心思就是虛己、降卑和順服,祂自願降卑到極點,且順服至死,因此神將祂高升為万有之主。

3.     基督作目標-得著基督(三章)。保羅見證他將先前以為與自己有益的,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甚至看作糞土(原意是扔給狗的渣滓),為要得著基督,以祂為至寶。他以基督為獨一的目標,向著標竿竭力追求,等候基督的降臨,好得著那‘上好的復活’(三:11原文)、和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呼召的獎賞。請留心第三章文中的几個詞:「因我」(三:8),「使我」(三:10),「或者我」(三:11),「或者」(三:12),以上四個詞在英文都是that I may。這几個重复出現的詞都是表示保羅定意要追求

一個大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他把自己整個人都投上去了。

4.     基督作力量-倚靠基督(四章)。保羅喜樂、飽足、一無掛慮的祕訣,是因為他凡事告訴神、倚靠神。無論在什麼境況-卑賤、豐富、飽足、飢餓、有餘或缺乏,都可以知足,這是他已經學會了:「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四:13)」靠的原文是「在里面」。「在里面」表示与基督聯成一體。祂就能把我們各樣的「不能」,變成滿有喜樂的「凡事都能」了。「作」這個字在原文是沒有的。「能」(ischuo)的原文意思是「我凡事都能忍受、都能作、都能面對」。

(三)腓立比書是何等寶貴的書!作者手上的鎖鏈和腳上的鐵鏈,在他寫書的時候,發出來的聲音听來好像天上的鐘聲!因為在開始的第一段他就論及「恩惠」、「平安」、「喜樂」、「愛心」「榮耀」、「贊美」!這些「鐘聲」一直響遍了四章書。到了最后一段,這聲音顯得特別響亮,就是保羅所加上的「榮耀」禱告和讚頌作結束(四:19-20)。

 

七、鑰字/鑰節/鑰義:

鑰字:(1)歡喜/喜樂(一:4等17次) (2)同心/一同(一:5等11次)

鑰節:(1)一: 20-21(上)(2):5(3):8 (4) :12~14 (5) 四:4

 

八、鑰義/分段:基督是我們一切的一切,這是本書的中心啟示。每一章的鑰節,代表那章的鑰義,第一章的鑰節是二十一節:「我活著就是基督」」,第二章的鑰節是第五節:「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原文是心思),第三章的鑰節是第十節:「使我認識基督」,第四章的鑰節是第十三節:「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對信徒的經歷來說,這四方面的鑰義是何等丰盛,重要的。請再清楚的記在心中:

·         第一章:經歷基督是我們的生命。

·         第二章:經歷基督是我們的榜樣。

·         第三章:經歷基督是我們的目標。

·         第四章:經歷基督是我們的力量。

 

九、話中之光:

(一)在腓立比書中,“Koinonia”這個希臘字在每一章各出現一次,且各自表達了一個合神心意之教會所必須具有的見證。

  1. 要「同心合意」(koinonia)興旺福音(一5),意即一同參與、支持並推展福音的事工。興旺福音,不應只是信徒個人的工作,必須是眾信徒,即全教會,同心合意的配搭,才有果效。
  2. 要在聖靈裏有「交通」(koinonia;二1)。此處一方面指我們與神之間『縱』的交通,另一方面也指信徒之間彼此在靈裏『橫』的交通。一個合神心意的教會,是要使聖靈可以自由的在教會中交通和感動;信徒之間也當除去嫌隙、誤會與偏見,彼此相愛,使靈裏的交通不致受阻擋。
  3. 要和基督「一同」(koinonia)受苦(三10)。信徒乃是藉著基督的十字架,交通於祂的苦難,才能更多模成祂的形狀;所以我們經歷十字架有多少,就模成祂的形狀有多少。
  4. 要「供給」(koinoneo)主事工的需用(四15)。腓立比的信徒在傳福音上,用財物奉獻,來與保羅的事奉“Koinonia”,使保羅無後顧之憂。這乃是生命範圍和長度的延伸。

(二)信徒所當有的共同生活

  1. 一同蒙恩(一7)  一個在福音上『同工』的教會,乃是一個「一同得恩」的教會。
  2. 同心(一5;二1~2)教會最美麗的光景,莫過於信徒們之間彼此能「同心合意」。同工、同勞而不同心,這是信徒們的最大毛病。然而,基督徒的同心合一,不是以某人的看法為看法,某人的喜愛為喜愛,而是以共同的目標─基督─為聯結點。
  3. 一同喜樂(二17~18) 基督徒的喜樂應當是能彼此分享的。
  4. 一同當兵(二25)是指信徒們靈界爭戰上的關係。
  5. 一同作工(二25) 是指信徒們事奉上的關係。
  6. 同受患難(三10;四14)當弟兄姊妹在受苦時,我們以與基督一同受苦的心志來看待他們,與受苦的人一同受苦,共享、共樂、共患難,這是在基督裏的美事
  7. 一同效法使徒(三17) 信徒的行事為人,應當成為別人效法的榜樣。
  8. 一同勞苦(四3;二22)原文與『齊心努力』(一27)同字。信徒面對外敵的攪擾、逼迫,須彼此同心,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
  9. 同負主軛(四3) 以二牛同拖一犁的情形,來隱喻信徒們共同擔負工作責任。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