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聖經知多少?

 

  1. 音書時期的歷史和宗教背景

  2. 第一世紀時的世界

  3. 福音書時期的巴勒斯坦

  4. 馬太福音

  5. 馬可福音

  6. 路加福音

  7. 約翰福音

  8. 使徒行傳

  9. 羅馬書

  10. 哥林多前書

  11. 哥林多後書

  12. 加拉太書

  13. 以弗所書

  14. 腓立比書

  15. 歌羅西書

  16. 帖撒羅尼迦前書

  17. 帖撒羅尼迦後書

  18. 提摩太前書

  19. 提摩太後書

  20. 提多書

  21. 腓利門書

  22. 保羅一生簡介

  23. 保羅書信總論

  24. 普通書信總論

  25. 希伯來書

  26. 雅各書

  27. 彼得前書

  28. 彼得後書

  29. 約翰壹書

  30. 約翰貳書

  31. 約翰三書

  32. 猶大書

  33. 啟示錄

 

 

 

 

 

 

 

 

 

 

 

 

 

 

 

 

 

 

 

 

 

 

 

 

 

 

 

 

 

 

 

 

 

 

 

 

 

 

 

 

 

 

 

 

 

【提摩太後書】

 

一、作者與對象:保羅寫給提摩太第二封信,也是最後的一封信(一:1-2)。

 

二、寫作時地: 時間:約於主後67年 地點:羅馬監獄(一:16-17)

 

三、背景:保羅寫了提摩太前書後,繼續往前佈道,很可能去過當時羅馬帝國西部最遠的大城士班雅(今譯‘西班牙’),完了他多年的心願(參羅十五:23,28),回來後又到亞西亞,特羅亞,哥林多等地(參四:13,20)。那時羅馬帝國廣泛地區都已掀起反基督徒的浪潮,是因主後64年,羅馬最兇殘的皇帝尼祿命人於羅馬城內縱火,導至全城燒了六日七夜,因而引起民憤。尼祿為脫罪名而嫁禍於基督徒,一時間基督教成了非法宗教,遭到各方面的逼迫,保羅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下再次被捕入獄,時為主後66年。這次被囚跟上次截然不同,完全失去自由,被關在又冷又濕的地牢裏,囚室在地下4公尺深處,室內暗黑起光,餓鼠成群,有如墳墓。還被戴上手銬腳鐐當作重犯看守(一:16,二:9),幾乎完全被孤立,很難被人找到,阿尼色弗,遍處殷勤尋找,好不容易才找到他(一:16-17)。這次保羅預感在世日子不久(四:6),也想到提摩太要面對更艱難的局面,於是在獄中寫了本書信,藉此一面堅固他,勉勵他在荒涼的環境中,仍要作主忠心的見證人;另一面極盼望提摩太前來羅馬,俾能見最後一面(一:4,四:9,21)。據說本書寫後不久,保羅即遭處決,為主殉道。保羅二次被囚在羅馬后,這次的監禁与前次(徒28)不同,茲把兩次之囚禁作一簡略的比較:保罗二次被囚在罗马后,这次的监禁与前次(徒28)不同,兹把两次之囚禁作一简略的比较: 

 

第一次(徒 28

今次(提后)

受宽大待遇(参 2830

受严密监视(11629

受朋友探望(2830

冒险找到(11617

同工围绕(西 41014;腓 12526224

几乎完全孤立(115411

盼望得救(腓 12526224

被奠之感(468

 

四、主題:本卷是使徒臨殉道最後的一封書信,囑咐親愛的兒子提摩太經歷基督精兵的種種爭戰。本書主要信息就是論到要為主福音忍受苦難,作基督精兵,為善道而爭戰,如何在末世悖謬不信,背道行惡的時代中,盡職忠心傳道,作一個無愧的工人,得將來的賞賜(一8;二3,15;三1~8;四2,5,7,8)。

 

五、特點:

1.     提摩太後書為「保羅的凱歌」,是一個得胜的回憶,是忠實的勸告,是臨終的囑咐。本書是保羅最後的書信,寫給他親愛的兒子(一:2),可說是保羅的遺囑。又因提摩太生性膽怯畏縮,容易灰心(一:7),身體又不甚健康(提前五:23),所以在字裏行間洋溢著親切關懷之情。以他切身的經歷作榜樣(一:3、11-12,二:9-10,三:11),更以他預備好面對被澆奠無畏的態度,豪邁的宣言(四:7-8,16-18),激勵提摩太在能力的靈裏,再如火挑旺所已得的恩賜(一:6-7);作基督的精兵(一:3);忍受苦難,作傳福音的工作,盡他的職事(四:5)。

2.     提摩太前書是一個「囑咐」,提摩太后書是一個「挑戰」。保羅向提摩太「挑戰」,看他能否面對「現在」的試煉,和「將來」更多的試煉,而仍能保持自己的信心和堅忍。這卷后書像前書一樣,是十分有層次的。一、二兩章是論及現今試煉的面對;三、四兩章是論及末世災難的面對。正如第三章一開始說:「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再看一、二兩章,由一章三節至二章十三節是論及個人的應對,第二章餘下的几節是論及教導別人怎樣應對。每一段里面都有挑戰和誘發,在前一段的挑戰有「如火挑旺」(一6),「不要以給主作見證為恥」(一8),「要剛強起來」(二1),「要受苦難」(二3);鼓勵記起保羅所「提醒」的話(一6,二8),和他自己感人的榜樣(一12,二9、10)。后一段(二14~26)的挑戰有「囑咐」(第14節)「分解」(第15節)、「遠避」(第16節)、「棄絕」(第23節);鼓勵有「然而神堅固的根基立住了」(第19節),和「叫他們可以醒悟,脫离魔鬼的网羅」(第26節)。

3.     提摩太前書較注重討論治理和牧養神的教會方面的問題,而本書則注重討論治理和牧養人本身之靈性生活方面的問題。對比提摩太前書強調集體的和會眾的行為,這里卻突出個人的責任和行為。我們可以這樣分述這主題:「在集體失敗中的個人責任」。

4.     「給提摩太第二封書信…是他(保羅)的心跡的表達。他在巴勒斯坦以外,在神的帶領下,已創立和建造神在地上的教會。寫這信時,已看見教會的失敗,并他們离棄他原先所建立的原則。」~達秘

 

六、重點:

1.     本書第一章中,論到用清潔的良心事奉神,為福音受苦,不以為恥,要用在基督裡的信心和愛心,靠著聖靈,常守純正話語的規範與善道。保羅是因著神的旨意,照著在基督裏生命的應許,作基督耶穌的使徒;且接續祖先用清潔的良心事奉神(一:1-3)。他宣稱神救我們,以聖召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著祂的旨意和恩典,這恩典如今藉著救主耶穌的顯現才表明。祂把死廢去,藉著福音將不能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保羅為這福音被派作傳道者、使徒和教師,為此他受苦難,但不以為恥,因他知道所信的是誰,也深信祂能保守所託付的,直到那日(一:9-12)。基此,保羅提醒提摩太要憑著他裏面已擁有無偽的信;神所已給的恩賜和不膽怯、剛強、仁愛、謹守的靈,與祂為福音同受苦難,不以給主作見證為恥(一:5-8)。並要在信和愛裏持守那純正的話語;在聖靈裏牢牢守住所交託給他的善道(一:13-14)。

2.     本書第二章中,保羅勉勵提摩太當在恩典上剛強、如基督的精兵、得冠冕的競賽者、勞力的農夫(二:3-4);又當作無愧的工人,按正意(或‘正確、正直’)分解真理的道(二:15);還要自潔、脫離卑賤的事,作貴重的器皿;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愛、和平(二:20-22)。

3.     本書第三章中,論到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狂傲自誇,違背父母,忘恩負義,無親情,不解怨,性情兇暴,任意妄為,愛宴樂不愛神,這些現象,實為今日世界人心光景的寫照,但在最後的教訓,是要學習聖經,能使人因信基督有得救的智慧,能使人歸正學義,得以完全,行各樣的善事,為未信者與信者,同當儆醒自守和讀習的課題。

4.     本書第四章中,論到務要專心傳道,凡事謹慎,忍受苦難,盡到職分。保羅以他年老一生為主盡職之身,明作見證,他已打完了美好的仗,跑盡了所走的路,守住了所信的道,從此以後,有公義冠冕為他存留,到主來臨審判之日,也要賜給凡愛慕他的人,這是極為美好而激奮人心盼望的一章,為信徒與主僕所要常以自勉的。

5.     本書肯定聖經的無誤與權威,聖經乃是神的呼出(或‘神的吹氣’-原文),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或:在義中的管教),都是有益的;不僅使人因相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還叫那屬神的人得以完全,裝備齊全行各樣的善工(三:15-17)。同時也是末世危險艱難的日子,教會中離道反教、敗落情形的抗毒劑(三:1-13)。

6.     末了,保羅極其嚴肅地憑著主的顯現和國度囑咐提摩太,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用百般的忍耐和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勉勵人(四:1-2)。這是保羅給提摩太最後的託付,也算是在他離世之前,傳遞見證的火把給忠心的人。從他臨終前偉大的宣言,我們看見保羅生命的成熟:‘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四:7-8)。

 

七、鑰字/鑰節:

鑰字:(1)挑旺(一:6) (2)剛強(一:7,二:1)

鑰節:(1)一:9-10 (2)四:7-8

 

八、鑰義/分段:本書是保羅所寫最後的一封絕筆書。重要內容係記述保羅為提摩太感謝,記念與代禱,不以福音為恥,受苦傳道的責任,作基督精兵和無愧的工人,作貴重聖潔的器皿,溫和的勸戒,末世的危險,背道的惡行,遭遇的苦難,聖經的益處,臨別的忠言,盡職的勸勉,得勝的見證,私務的交託,以及最後問安等事,全書所論,是在注重事奉主的人,如何忍受苦難,剛強起來,盡職傳道,作無愧的工人。本書共四章,根據內容要義,可分為四大段如下:

1. 作主的見證人 一章           2. 作無愧的工人 二章

3. 敬虔的代價 三章             4. 最後的託付 四章

 

九、話中之光:

1.     提摩太後書是一封動人的書信,是一篇得胜的見證。用世人的眼光來看,保羅的處境是悲慘可怜,身在牢獄,人人棄他而去,一生忠心事主,卻落到如此「田地」,無得善終。但保羅卻無如此的態度,因他确是一個無愧的工人,他深知所信的是誰,當他回顧「如此人生」,他心中的喜樂無法形容,因他能說「美好的仗打過了,當跑的路跑盡了,所信的道守住了」--這是一個胜利的人生,是美滿的結局。他的結局是死刑,然而他的歸宿是冠冕、榮耀。我們這些受托事主的人,我們的一生是「無愧的工人」(2:15),「貴重的器皿」(2:21)或是「專顧自己」(3:2),「貪愛世界」(4:10),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3:5)?愿我們能忍受一切的苦難(2:12),忠心作「主的仆人」(2:24),等候主再來的榮耀(4:8)。

2.     本書信記載有很多集體性的失敗實例,包括顯著的偏离真道和真理。這些怎樣影響信徒個人呢?他是否因此要找藉口,不持守真理和不過敬虔的生活呢?提摩太后書堅決的答案是:不!「你當竭力在神面前。」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