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聖經知多少?
|
【歌羅西書】
一、作者與對象: 保羅和提摩太,寫給在歌羅西的聖徒(一:1)。
二、寫作時地:時間:約在主後61年 地點:羅馬監獄
三、背景:歌羅西城位在小亞西亞(今土耳其)的弗呂家境內(徒十八23),距離以弗所約一百哩,與老底嘉,希拉波成三角鼎立的形勢(四:13)。曾經一度是小亞西亞首屈一指的城市;座落於萊克斯河畔,是從愛琴海岸以弗所城,通向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商賈必經之地。但後來日漸式微,到了主後第一世紀,此一古代名城日趨衰落;在保羅時代,已成小鎮。這城有點傾斜,過後經過一次猛烈的地震被夷為平地,舊城已無人煙,長埋瓦礫中。歌羅西教會的成立,有說是保羅在以弗所傳道的兩年期間,叫一切住在亞西亞的人都聽見主的道(徒十九:9-10),因此得著了以巴弗,他後來成為保羅的同工(西一:7-8,四:12;門:23);大概是以巴弗把福音帶到歌羅西,建立了歌羅西教會。保羅寫本書時尚未訪問過他們(二:1),雖僅有耳聞(一:4,9),卻對他們的情況至為關切。但另有一說法是保羅於第二次佈道(主後50年)時曾去過歌羅西,教會被建立後,便交給以巴弗和腓利門牧養,以致保羅寫此信時,有許多新蒙恩的人尚未見過面。福音傳到歌羅西後,一直結果增長,以巴弗專程來到羅馬,把這好消息告訴保羅,以致保羅為他們謝恩(一:3-8)。但同時也告訴保羅,教會有異端入侵,信徒受到迷惑(二:4,8-23),極其嚴重的危害教會。因此保羅寫了此信由推基古送去(四:7),一面指出異端教訓的錯誤,另一面指引歌羅西信徒更深地認識基督。
四、主題: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西三11),這是全書的中心信息。基督是神的像,是首生的,又是教會全體的頭;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裏面。這樣的一位基督,住在我們各人的裏面,使神一切的豐盛,成了我們的豐盛,因此祂也就成了我們榮耀的盼望。總之,基督是一切的一切;祂不但是我們基督徒生活的力量泉源,並且還是教會對付一切異端教訓的最佳利器。
五、特點: (一)歌羅西書與以弗所書可稱為姊妹書,寫於同時、同地,並講論同一偉大的主題--宇宙的新人--基督與教會。歌羅西書著重基督是教會的元首,以弗所書則著重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內容還有頗多雷同之處,有人作過比較,整本歌羅西書九十五節之中,有七十九節都與以弗所書相似。因此有人說歌羅西書是以弗所書的外溢,而以弗所書是歌羅西書的擴大。 (二)本書是論基督的本性與身位最豐富的一卷,它與以弗所書的內容都是屬於新約啟示的高峰。讀這封書信特別感覺到基督的豐滿。「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在基督身上一一的表現出來(西二9)。基督如何的表現,信的人也該如何表現。基督是藉著死、埋葬、復活而表現的,信徒也該如此的經歷、如此的做,才能夠表現(西三1~4)。個人如此,在教會性質的聚會中,也要在基督裏把神本性的一切豐富運用出來(西三12~17)。在家庭裏、在社會上,也要如此地表達(西三18~四1,5~6)。 (三)根據本書的內容,歌羅西教會是受到一種混雜的教訓所攪擾,其內容包括兩大方面: 1. 猶太的儀文和禁慾主義(苦修派)。它強調猶太教的傳統和禮儀,諸如割禮(二:11)、飲食、節期、月朔和安息日等條例(二:16),又認為若要克制肉體的情慾,必須服從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二:21),藉以苦待己身。 2. 諾斯底派的神秘主義(智慧派)。諾斯底派(Gnosticism)的信仰,是好几種哲理的混合物,帶有東方色彩。一方面高舉基督的救贖,但另一方面又把猶太教、希臘文化和基督教思想溶成一爐 。(域堅Gwatkin所著的初期教會史)諾斯底派所高舉的智慧,是要把福音改變成為一種哲理。諾斯底派這名是出自希臘文gnosis(即知識之意)變過來的。(國際標準聖經百科全書)他們提倡理學(哲學),高舉智慧,用花言巧語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原文Stoicheia指基本初學或初級的教訓)將人擄去(二:4、8、23)。又故意謙虛、敬拜天使(二:18),這源自希臘哲學,把天使當作人神之間的媒介,通過天使、星宿之靈等等來左右人類的命運,掌握人的生命,把守天國之大門。這些都是錯誤的宇宙論,但他們卻自以為洞察屬靈奧秘的智慧。再有他們私意敬拜、自表謙卑、苦待己身,克制肉體的情慾(二:23)。他們一面認為物質是邪惡的,人物質的身體也是邪惡的,故當盡力苦待它。但另一方面卻認為物質與靈魂互不相干,因此可任憑身體去行惡,導至放縱情慾。這些假教師宣稱,只要肯跟他們走,便能窺宇宙的奧秘,登仙域,達到人生的美善、豐盛的境地。
六、重點: (一)本書對基督的豐盛超越有多方面的啟示: 1. 神的愛子(一:15-22) (1) 祂的身分(15-19) · 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15上),是神的彰顯和表明(19); · 是首生的,在萬有之先,又是元始(15、17-18) · 是萬有的根源、創造的憑藉、目的和維繫(16-17)。祂是萬有的中心和內容; · 是元首,無論在教會中、在復活上或凡事上,祂都是居首位(18)。 (2)祂的工作(20-22)。祂在十字架上流血、受死,使萬有與神和好,叫我們成為聖潔,沒有瑕疵,能被引到神的面前。 2. 神的奧秘(二:2-10)。神所積蓄的一切智慧,都在祂裏面藏著。我們能透過祂來認識神,並有分於祂的豐盛,不需求助於理學(哲學)、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 3. 律法儀文的實體(二:16-23)。祂是我們的滿足(飲食)、喜樂(節期)、起始(月朔)、安息(安息日),有了祂就能享其中的實際,而不需守那些儀文、禮節、更不需刻意的苦待己身。 4. 我們的救恩、生命和生活(一:12-14,三:1-四:6)。基督是我們的救恩,祂救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而遷到祂愛的國裏;在祂裏面得蒙救贖,罪過得以赦免;還叫我們與眾聖徒在光中同得基業。祂更是我們的生命,我們與祂聯合,同死、同復活,在地上能思念天上的事,並有榮耀的盼望,就是將來要與祂一同顯現在榮耀裏;因此我們存著盼望,並靠基督脫去舊人和它的行為--淫亂、污穢、邪情、惡慾和貪婪;穿上新人,過新人的生活--彼此包容、饒恕、相愛。心中充滿主的話,口中滿了詩章、頌詞,凡事感謝父神。在人倫中過彼此敬愛、順服的生活。 (二)保羅為歌羅西保羅教會不住的禱告祈求,為願他們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行事為人配得過主,凡事蒙祂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一:9-10)。他也勸他們,要恆切禱告,儆醒感恩(四:2)。這也是我們當前該有的儆醒和禱告,因在每一個時代裏,都會有古老的異端以新的形式出現。歷代以來,仇敵都想以不同的人,事、物來取替基督;藉著宗教的儀文、遺傳,人崇高的思想、智慧而偏離基督--萬有的中心和內容。
七、鑰字/鑰節: 鑰字:(1)豐盛(一:19,二:9-10); (2)元首(一:18,二:10,19) 鑰節:(1)一: 9-14 ,18(2 二:9-10 (3) 三:4, 11, 16
八、鑰義/分段:保羅在第一章的禱告是本書的中心的鑰點。在一章九節里,保羅禱告求神使他們能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這是本書前一段的主題,第十節神使他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這是本書後一段的主題,以下是整卷書的簡單分段: (一) 基督的超越與完備 (一至二章) 1. 基督是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所指引的真知識(西一9);認識祂,就會棄絕異端教訓。 2. 基督是一切的首位和元首(西一15~18;二10);持定祂,便不會自高自大,也才能長進(西二18~19)。 3. 基督裏面有神一切的豐盛(西一19;二9);有了祂,就有榮耀的盼望(一27;三4)。 4. 基督已為一切成就了救贖大工(西一20;二13);只要相信祂,不須尋求別的救法,更不須敬拜天使(西二18),各人便能親近神。 5. 基督裏面藏著一切的智慧知識(西二3);得著祂,便不須求助於理學、人間遺傳和世上的小學(西二8)。 6. 基督是一切事物的形體(西二17);只要遵祂而行(西二6),便不須遵守律例、禮儀(西二14,16)。 (二)聖徒的生命與生活(三至四章)。基督是一切信徒的生命與內涵(西三4,11),只要把祂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裏(西三16),我們的行事為人,以及和人的交往,便能有新人生活的表現。 1. 個人生活( (三1~11) 2. 教會內肢體生活的原則 (三12~17) 3. 家庭中生活的原則( (三18~21) 4. 信徒主僕的態度(三22~四1) 5. 与「外人交往」的智慧(四1~6)
九、話中之光: 在新人裏面,基督是一切,又在一切之內,我們天然的人毫無地位! (一)基督是我們裏外所需的一切,得著了基督,就得著了一切。因基督在我們的環境和心裏運行,使我們能藉外面的事物和裏面的帶領來經歷祂。基督是我們裏面的豐富,又是我們外面的彰顯。因此基督之外的一切人事物,都無關緊要;最要緊的是,基督在我們身上是否得著了所有的地位? (二)從前我們舊人的生活、身份、背景、教育程度、習慣的不同,不容許帶進教會生活裏面,因為這些都與新人的性質不符。 (三)教會的危機,就是不照著基督,而照著屬人的遺傳、道理、教訓和屬世的知識、作法、制度,標新立異,危言聳聽,把人擄離基督。這表示教會已經變了質,失去了教會的實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