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聖經知多少?
|
【提多書】
一、作者與對象:保羅寫給另一位年輕同工提多(林後八:23)。提多的名字未曾出現在使徒行傳中,但在保羅書信中卻有13次題到他,保羅在本書中稱提多為‘照著我們共信之道作我真兒子的’(一:4),這說出是保羅帶領他信主的。提多是希臘人,卻始終沒有受割禮,曾隨同保羅和巴拿巴上耶路撒冷(加二:1-5)。保羅很器重他,把處理哥林多教會難處的任務交託給他,如今又留他在革哩底應付更艱難的職務。保羅稱許他是一同勞碌的同伴(林後八:23);又是與他同一心靈,同一腳蹤(林後十二:18)。提多是保羅親密的朋友, 也是他忠心的同工。下列的經文是提及保羅與提多的:林後2:13;林後7:6;林後8:1~6,16,17。保羅寫這封信的時候,提多正在革哩底。革哩底人是以”說謊話,是惡獸,又貪又懶”而著稱的(多1:12),提多在那裏要堅固當地的教會。提後4:10, 保羅差派提多到達馬太去(就是前南斯拉夫)。
二、寫作時地:時間:主後65年 地點:可能是哥林多
三、背景:保羅在羅馬獲釋後,曾與提多到革哩底工作,因看見該處的需要很大,好多事還沒有辦完,就把提多留下(一:5),自己繼續前往亞西亞。革哩底今譯為克里特島,是地中海第四大島,位於愛琴海的南面,現屬希臘。當日為小亞細亞、巴勒斯坦及希臘往埃及與北非經商、旅行的海路必經之地,受羅馬帝國的統治。革哩底人以懶惰、貪婪、撒謊、侮慢、酗酒著稱(一:12)。革哩底人聲名狼籍,惡名昭彰。希臘詩人艾比文尼地斯(Epimenides,希臘七大智士之一),曾說:‘革哩底人是一年到頭的說謊者’。坡里比亞(Polybius)說:‘革哩底人天性貪婪,一直過著為私事爭吵,公開怨恨和民事爭鬥的生活。……很難在別處找到比他們更詭詐欺騙的性格’。他又再描述:‘金錢是他們極其重視的;擁有金錢不單被視為生活的必需品,而且認為是可高度信賴的。貪心和貪錢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天性,他們是全世界不擇手段去圖利,而不覺得羞恥的唯一民族’。由此可見,提多要應付的工作非常棘手,除了革哩底人放蕩不受約束之外,又有猶太的假師傅帶來的困擾(一:10-11,14,16。三:9-11),因此保羅寫本書信囑咐和提示他,當如何在各地設立有好品德,又能教導純正真理的人作長老,好治理當地的教會,並糾正當地人的行為,同時也吩咐提多到尼哥波立見他(三:12)。
四、主題:提多受保羅差派到革哩底作「善後」的工作。由於革哩底的特殊環境和牧養的艱難,信中保羅對提多的事奉給予鼓勵,提示他關於教會的治理,並且留意當日的異端。雖然我們不是靠行善而得救,但我們得救後,在生活上當有好的見證。因神恩典是完全的救恩,為使我們棄絕不敬虔和世俗的情慾,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並且等候所盼望的福就是至大神榮耀的顯現。我們既蒙神救贖,就當過聖別的生活。
五、特點: (一)提多書與提摩太前後書同屬‘教牧書信’。提多書著重行為,提摩太前後書則著重教義。提前是‘囑咐’,提後是‘挑戰’,提多則是‘提醒’。保羅提醒提多在他們中間要有善行的榜樣,純正的教訓必要有良好的行為,真理也得有行動的配合。這三卷書信也都提到要持守所交付的福音:提前是保護它;提後是傳揚它;提多則是實行它。 (二)本書一再出現"行善","善事"的詞(1:8,16;2:7,14;3:1,8,14),可見本書的重點之一是要信徒在生活上有好的見證;特別是在道德低落的社會中,更需要這樣的提醒。書中又一再出現"純正"或"純全"等詞(1:9,13;2:1,2,8),可看出當時教會中己有不純正的道理,而本書的另一重點就是要在教會中維護信仰的純正,基於這兩個重點,保羅在本書中逐一提示提多當如何面對監督的選立,異端的傳佈,信徒的生活等,其中也包括兩段重要信仰(2:11-14;3:4-7)。 (三)「這是一封簡短的書信,但卻包含基督徒信仰最完美的典范,并且以這么精妙的手法寫成,因此也包含基督徒的知識和生命一切所需。」~馬丁路德 (四)新約書卷中唯一把主再來之事稱作「有福的盼望」(被提)(3:13a),及榮耀的顯現(再來)(3:13 b)。
六、重點: (一)保羅留提多在革哩底為將未辦完的事辦理妥當,其首要是在各城設立長老,治理當地的教會,堅守真道,教導純正(或‘正確’、‘健全’)的話語,以抵禦消除不良的影響,並平息紛亂的局面(一:5,9-14);被設立作長老的人,重在他屬靈情形和為人的品格,過於才幹或恩賜(一:6-8)。 (二)監督這字希臘文是Episcopus,Epi的意思是『在上』,scopus的字根是scope,意思是眼界。因此Episcopus的意思就是『在上面看』。你居高來看,從上頭來看整個局面,這就是監督的意思。若是有些信徒走岔了路,或帶進一些罪惡的事,以致叫主的名受到羞辱,長老們必須出來有所作為,好保守教會一直在主的路上。教會首要的職任乃是監督,監督(即長老)的職分在教會中必先設立,因他們是神的管家(1:7)。監督的資格有九:(1)無可指責(1:6a);(2)一夫一婦(1:6b);(3)兒女歸主(1:6c);(4)兒女檢點(1:6d);(5)性情可親(1:7a);(6)性格受敬(1:7b-8);(7)堅守主道(1:9a);(8)能教導人(1:9b);(9)能駁辯人(1:9c)。 (三)保羅在本書中也提示提多當怎樣勸導教會中不同年齡、性別和地位的聖徒,過正確、敬虔的生活;順從在上執政、掌權者;行各樣善事;留心作正經事業,遠避無知的辯論、分爭和分門結黨的人(二:2-11,三:1,8-10)。保羅吩咐提多無論對任何人,總要以「純正的道理」(2:1)為治理時絕對的准繩,再后逐點舉例,教導提多向(1)老年人(2:2-5);(2)少年人(2:6-8);(3)主仆間(2:9-10)等人「凡事都要顯出善行的榜樣」(2:7)。 (四)在第二章里面燦爛奪目如一粒晨星的,就是那「榮耀顯現」的「有福盼望」。有關這一點的經文不多,但它在新約圣經里面,卻成為最受人注意的救恩真理的袖珍縮影,請再看十一至十四節,并注意其中論及救恩的三個時式。這一段的經文對全備救恩的三個時式勾劃出其豐盛的內涵: · 過去式:「因為神救眾人的恩典,已經顯明出來。」(第11節) · 現在式:「教訓我們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第12節) · 未來式:「等候所盼望的福……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第13節)十一節的‘顯明’和十三節的‘顯現’在希臘文都是一字根epiphany,前者是動詞,後者是形容詞,意思是照耀。11節是恩典的照,13節乃是榮耀的照耀。在兩者之中,是我們要「在今世自守……等候所盼望的福」——所以在等候所盼 望的第二次的「顯現」之時,我們必須儆醒自守!有了這樣的勸勉,我們真的感到鼓勵和安慰! (五)提多書給我們看見在末世荒涼的環境中,有六項東西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1. 神的救恩-‘救主神’這獨特的啟示,只出現於三提書(提前一:1,二:3,四:10;多一:3,二:10,三:4)。 2. 純正的教訓(提前一:13,六:3;提後一:13,四:3;多一:9,13,二:1,2,8)。 3. 永遠的生命(提前一:16,三:15,四:8,10,六:12,19;提後一:1,10;多一:2,三:7)。 4. 敬虔的生活(提前二:2,三:16,四:7,8,六:3,5,6,11;提後三:5,12;多一:1,二:12)。 5. 屬靈的品格(提前二:8-10,三:2-12;提後二:20-24;多一:6-8,二:2-6,9-10,三:2)。 6. 神的憐憫(提前一:2,13,16;提後一:2,16,18;多三:5)。
七、鑰字/鑰節: 鑰字: 救主(一:3等)善行(二:7等) 鑰節: 二:11-13 三:5-7
八、鑰義/分段:本書主要的信息是保羅論到神僕人的品格與教會治理,以及信徒生活行為,敬虔度日,熱心行善,作正經事業。本書共三章,可分為二段如下: (一) 教會的治理(一至二章); (二) 教會的見證 (三章)。
九、話中之光:教會從出現在地上開始,就明顯給我們看見,有治理和服事的需要存在。是誰給那新添的三千人施浸呢?是誰在準備那麼多信徒擘餅聚會用的餅杯呢?是誰在分配各人所需用的物品呢(參徒二41~45)?難道凡事都要十二使徒躬親而為嗎?當然不可能!教會的組成份子─基督徒─既然還沒有脫離地上的帳棚(指肉身),就必有各種各樣的缺欠和需要,因此必須建立一種應付現實需要的治理和服事體系。連不吃喝、不嫁娶的天使們也需要有天使長(參猶9)之類的治理職分,更何況我們人呢!治理教會須遵循下列幾點原則: (一)堅守真理的原則:真理是關係教會存亡的因素,特別是有關基督的身位和救恩的真道,絕對不能容許曲解,長老們必須「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的爭辯」(猶3),「堅守所教真實的道理」(多一9),不可容讓人用悖謬的話引誘聖徒(參徒廿30)。 (二)按著神旨的原則:治理教會,不是遷就眾人的意見,也不可存心討人的歡喜,而要按著神的旨意照管神的群羊(參彼前五2)。凡是為著討人的喜歡,而犧牲了神的旨意的,便不是基督的僕人了(參加一10)。 (三)甘心樂意的原則:治理教會,「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彼前五2)。 (四)作群羊榜樣的原則:在教會中不是作老闆,只會發號施令;在教會中作眾人的榜樣,使眾人學會該當怎樣纔能討主的喜悅,所以千萬不可以壓制、轄管聖徒(參彼前五3)。 (五)殷勤謹慎的原則:治理教會要殷勤(參羅十二8),不但為自己謹慎,也要為全群謹慎(參徒廿28)。 (六)同心合意的原則:在一起決定事情,不可以倣效世人「以多數人的意見為依歸」的做法,而應當禱告再禱告,仰望再仰望,盡可能等候到所有的弟兄們都清楚了主的心意,沒有異議為止。寧可坐失良機,而不可破壞弟兄們之間的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