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聖經知多少?

  1. 音書時期的歷史和宗教背景

  2. 第一世紀時的世界

  3. 福音書時期的巴勒斯坦

  4. 馬太福音

  5. 馬可福音

  6. 路加福音

  7. 約翰福音

  8. 使徒行傳

  9. 羅馬書

  10. 哥林多前書

  11. 哥林多後書

  12. 加拉太書

  13. 以弗所書

  14. 腓立比書

  15. 歌羅西書

  16. 帖撒羅尼迦前書

  17. 帖撒羅尼迦後書

  18. 提摩太前書

  19. 提摩太後書

  20. 提多書

  21. 腓利門書

  22. 保羅一生簡介

  23. 保羅書信總論

  24. 普通書信總論

  25. 希伯來書

  26. 雅各書

  27. 彼得前書

  28. 彼得後書

  29. 約翰壹書

  30. 約翰貳書

  31. 約翰三書

  32. 猶大書

  33. 啟示錄

 

 

 

 

 

 

 

 

 

 

 

 

 

 

 

 

 

 

 

 

 

 

 

 

 

 

 

 

 

 

 

 

 

 

 

 

 

 

 

【希伯來書】

 

一、作者及對象:本書作者不詳。歷代聖經學者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是亞波羅、巴拿巴或路加,不過大多數的人認為是保羅。本書對象是給希伯來信徒(一:1),特別是給一班有退回猶太教危機的猶太基督徒。

 

二、寫作時地:時間:約是主後 64-68年,在聖殿被毀壞之前所寫的。地點:未詳

 

三、背景:希伯來人自古時的列祖開始,歷代以來皆活在舊約的體系中,其律法觀念已根深蒂固,並視之為神聖的傳承,且引以為榮;外面又有輝煌的聖殿、祭司的獻祭、百姓的敬拜…,天天人來人往,甚為吸引人。對一些有這種背景的希伯來信徒,要他們放棄猶太教而去跟從被蔑視、凌辱的耶穌,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一面,當日耶路撒冷一直飽受猶太教的逼迫,司提反、雅各等被殺(徒七:54-60,十二:1-2);許多信徒遭難,家業被奪,身受捆鎖(徒八:1-3,二十六:10-11;來十:32-34)。這樣的逼害連綿日久,許多人的信心開始動搖;再加上主後64年開始,羅馬帝國大肆逼迫基督徒,這無疑令本已在諸般患難中的猶太信徒雪上加霜,致使他們有人感到疲倦灰心(十二:3),也有人停止聚會(十:25),甚至萌生退回猶太教(當時的合法宗教)之念,好在其蔭庇下苟且偷生。本書就是要幫助猶太信徒明白新約和舊約的關係,讓他們知道舊約體系中一切正面的事物如聖殿、祭物、祭司、禮儀、節期等等,甚至律法,都不過是影兒,新約才是實體,這一切都已應驗在基督身上,祂是更美之約的中保和救主,為人帶來更美之約和完全的救恩,正如太陽已經出來,眾星就要退縮。

 

四、主題:希伯來書為一本「更美」的書卷,因基督在任何事上都是「更美」;在啟示、身分、工作、生活等,都為信徒成全完全的救恩,因有更美的基督,信徒便應有更美的生活。

 

五、特點:

(一)希伯來書是一本不易明了的新約書卷,主要原因乃是書內遍布舊約背景(約有39次直接引用舊約)。本書与舊約的利未記極為接近,利未記是論預表中的救恩,而本書所論,是利未記所預表而已經有了「實體」的救恩,所以本書曾被稱為「新約的利未記」。

(二)本書著重論到基督那超越的身位和工作,特別是祂的神人二性。本書也是一比較的書卷,當中有許多的比較或相對的說法,所以本書的鑰字是「更」(英文是better),大約出現了十二次之多(一4,六9,七7、19、22,八6「兩次」,九23,十34,十一16、35、40,十二24)。除了這個「更」字,經文的思想也表達出同樣的意義,這書信的第一大段一開始就說主耶穌比天使更尊貴(一~二章);跟著論比摩西更榮耀(第三章):比約書亞更偉大(第四章);比亞倫更尊貴(五一八章)。第二大段論更美的約(八6),更美的應許(八6),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九11),更美的祭物(九23),第三大段論信心得到天上更美的家業(十34),盼望得到更美的家鄉(十一16),和更美的复活(十一35),承受神給我們更美的事(十一40)。

(三)本書的結構很有層次:前部分先講基督的超越(一至十章18節),後部分則帶出信徒的回應(十:19-十三);前者著重啟示,後者則重於實行。全書亦包括五段實踐性的警告(二:1-4,三:7-四:13,五:11-六:20,十:26-29,十二:14-29),緊接在每一重要的真理或勸導之後。在每一次提到警告之前總有“免得”,“恐怕”這類的字句。

 

六、重點:

(一)新約有三卷書是特別多引述舊約的,分別是馬太福音、羅馬書和希伯來書。此三卷書特別交代新約與舊約之間的關連:馬太交代新約乃是舊約的應驗;羅馬書說明新約所引進的福音,就是神從前藉眾先知在舊約所應許的(羅一:12);而希伯來書更進一步指出新約的中心--耶穌基督,是比舊約的一切更美,舊約中一切正面的人、事、物僅是預表、影兒,新約才是實體,這一切都在基督身上得到應驗,並且比之更超越、更尊貴、更完全和更美好;希伯來書不單把舊約和新約串連起來,更啟示新約中更美的事。

(二)本書是寫給希伯來信徒。‘希伯來’有‘過去’的意思,特別是指過河,所以希伯來人是過河的人。亞伯蘭是聖經中第一個希伯來人(創十四:13),他從伯拉大河那邊拜偶像之地的迦勒底,過到大河這邊事奉神的迦南地(書二十四:2-3)。本書的信息,就是要幫助那些仍留戀於猶太教的猶太信徒,在屬靈上都能作徹底過河的人,從舊約過到新約、從律法過到恩典;從屬地過到屬天。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進入生命的成熟;離開外院,進入至聖所。這對於我們在新約時代的信徒同樣的重要,我們的屬靈生活,聚會和事奉也會落在外面的儀文、屬地的觀念裏的危機,我們都得作一個真正過河的基督徒。

(三)本書多方面啟示神兒子的身位和職分,顯出其超越與榮耀:

  • 兒子的榮耀(一:1-3),與神、與萬有和與人的關係。
  • 兒子的身位(一:4-二:18),是神而人-超越天使。
  • 兒子的職分(三:1-十:18),是使者-超越摩西;是大祭司-超越亞倫;是更美的中保;是更美的祭-超越舊約一切的祭物。神的兒子不僅比舊約主要的三個人物-先知、祭司、君王-更尊貴、更榮耀;祂所成就的救恩,所賜給的福分都是最美好的,就如:更美的約(八:6);更美的應許(八:6);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九:11);更美的祭物(九:23);更美的家業(十:34);更美的家鄉(十一:16);更美的復活(十一:35);更美的事(十一:40)。

(四)本書另一中心的思想是‘終極’或‘永遠’。基督是神計劃的終極,十字架是救法的終極,新約是舊約的終極。永遠的救恩(五:9),永遠的審判(六:2),永遠的救贖(九:12),永遠的靈(九:14),永遠的產業(九:15),永遠的約(十三:20)。

(五)本書也啟示基督是我們的先鋒(六:20),我們的元帥,要帥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裏(二:10)。祂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和那無窮生命的大能成了永遠的大祭司,並且已經升入高天在至大者寶座的右邊,長遠活著為我們祈求(六:20,七:16-八:1),祂更呼召我們當走上屬天的道路,持守所承認的道,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三-六)。我們當以信心回應這個呼召:藉著主的寶血,為我們所開出的又新又活的路,進入幔內,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十:19-22);不可停止聚會,倒要彼此勸勉、相顧而行善(十:23-25);放下重擔、脫去纏罪,恆忍奔前程(十二:1)。

(六)從舊約到新約,都有許多信心的見證人,他們一生中忍受了各樣苦難,卻得了美好的證據(十一章);而耶穌是最好的榜樣!祂也是因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現今坐在神寶座的右邊。猶太信徒當接續前人的腳蹤,輕看眼前的逼迫,出到猶太教的營外就耶穌去,憑信走祂的道路,這樣便能與主一同掌權(十二:1-2,十三:12-13)。同樣我們也當離開屬世和宗教的‘營’,甘願付任何代價,單單跟隨並仰望這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七、鑰字/鑰節

鑰字:(1)更美(一:4等14次)  (2)永遠(五:6等14次)

 

鑰節:(1)一:2-3      (2)七:25        (3)十二:1-2

 

八、鑰義/分段:本書重要內容,係闡述基督榮耀的神性,對忽略救恩之人的警告,元帥的受苦與拯救,對不信者的警戒,信者得進入的安息,神的話語能力,離棄真道者的結局,耶穌為永遠大祭司的職任,新舊兩約的比較,舊約禮拜獻祭的條例,新約中保贖罪的功效,常存充足的信心,故意犯罪的審判,信心美好的證據,放下各樣的重擔,接受神的管教,追求聖潔,敬虔的事奉,諸般溫柔的勸勉,以及最後的寄語,祝福問安等事,全書所論,是以舊約律法一切條例制度,來啟示新約基督真理,完美的救恩。希伯來書有五次「勸勉」,鼓勵正路上的人繼續向前,驚告岐路上的人回轉歸向神,著重魂的得救。本卷大綱根據五次「勸勉」來分段:

第一段,接受如此大的救恩  一~二章            

第二段,嚮應天上的恩召    三~四章

第三段,生命達到完全成熟  五~七章            

第四段,進入幔內生活    八~十章

第五段,盼望天城新耶路撒冷 十~十三章

 

九、話中之光:

 

這一本書乃是寫給已經明白救恩的希伯來人的。『希伯來』就是『渡過』或『渡河』的意思。第一個希伯來人是亞伯拉罕,他渡過伯拉大河,從河東到河西來。『希伯來人』,意思就是『渡河的人』。當初使徒寫希伯來書,就是寫給那些渡河的人,意思就是寫給那些在后面有所撇棄,在前面有所得著的人。他們在后面有舊的世界需要撇棄,在前面因著神的話要往新的地方去。-- 倪柝聲

 

希伯來書的『祂』:(1)藉著祂(2)(2)惟獨見祂(9)(3)思想祂(1)(4)來到祂寶座前(16)(5)順從祂(9)(6)靠祂(25)(7)有祂(1)(8)等候祂(28)(9)經過祂(20)(10)看見祂(十一27)(11)仰望祂(十二2)(12)跟著祂(十三13)--牛述光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