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聖經知多少?
|
【提摩太前書】 一、作者與對象:保羅寫給他年輕的同工提摩太(一:1-2)。提摩太的父親是希利尼(希臘)人,母親和外祖母是敬虔的猶太人,對他有很大的影響(提後一:5),從小(直譯‘嬰孩’)就教導他明白聖經(提後三:15)。保羅稱他為‘我真兒子’(提前一:2,提後一:2),可能是保羅第一次出外佈道經過路司得時,帶領他全家信主(參徒十四:8-19);當保羅第二次旅程再到路司得時,提摩太在屬靈方面已有長進,為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所稱讚,保羅想帶同他去傳道;為了方便在猶太人中間作工,就給他行了割禮(徒十六:1-4)。從此,他就成為保羅終生親密的同工(羅十六:21)。提摩太與保羅關係密切,保羅對他賞識有嘉,稱他是‘忠心的兒子’(林前四:17),‘在基督的福音上作神的執事’(帖前三:2);並說除他以外,沒有別人與自己同心,待自己‘像兒子待父親一樣’(腓二:20-22)。保羅在書信中,有六封是與提摩太一同署名;保羅在世歷程將盡時,切望能見到他(提後一:4,四:9,21)。提摩太曾被監禁,後來獲釋(來十三:23)。 二、寫作地點與時間:約於主後63-65年間;地點:大概是在馬其頓。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囚得釋放之後,曾有一段時間在各處傳揚福音及巡視教會(腓2:24;門22),本書很可能就是寫於這一段時間中。既是第一次在羅馬被囚之後寫的,也就是寫於使徒行傳28章的行程之後;換言之,本書在何時何地所寫,在使徒行傳中是無可考查的。提摩太前書1:3說:「我往馬其頓去的時候,曾勸你仍住在以弗所」。這句話似乎不是追溯使徒行傳中的那一段行程,而是指使徒行傳記載之後,即獄中釋放以後的事。這樣,本書很可能是在馬其頓所寫,與後書相隔的時間亦不會太長。後書寫作已接近保羅殉道時期,而本書則在保羅首次於羅馬被囚之後;換言之,本書與後書及提多書,都是保羅首次在羅馬獄中釋放之後、殉道之前所寫,亦即主後六十二至六十八年之間。一般解經者多認為本書大約在主後六十三至六十五年,而後書則在主後六十五至六十七兩年間寫的。 三、背景: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監禁兩年後,約於主後62年便獲得釋放,隨即到亞西亞一帶看望教會。可能經過革哩底再到歌羅西,而後到以弗所,發現當地的教會已如他所料(徒二十:29-30)有所偏差,因為有人藉著律法來傳異教,並講說荒渺無憑的話語、和無窮的家譜(一:3-8);也有人離棄真道,聽從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四:1),再有人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四:3)。這些人自高自大,一無所知,卻專好問難和爭辯言詞(六:4);甚至有人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六:5)。所以保羅把提摩太留下來處理這些危險的異端邪說,保羅自己繼續前往馬其頓(一:3),在那裡他寫了這封信,囑咐提摩太要為真道打美好的仗,持守生命(一:18,六:12),又要保守所託付他的,躲避世俗的虛談,和那似是而非的知識之相反論調(六:20另譯)。 四、主題:提摩太前書是一本事奉主的人必要常讀之書卷。本書主要信息,即在論到教會一切事奉主的人,各盡其職,怎樣治理和牧養神的教會,過敬虔生活,維護純正信仰,持定永生,作美好的見證。 五、特點: (一)新約書信共有22卷,可分為三組,前一組共九封,由羅馬書至帖撒羅尼迦後書,是保羅寫給教會的書信,俗稱“教會書信”;末了一組也是九封,由希伯來書至啟示錄,俗稱“普通書信”;中間一組四封,由提摩太前書至腓利門書,是保羅寫給個人的,且是給教會中負牧養責任的同工,特別論及對教會的治理和牧養,一般人稱為“教牧書信”。 (二)提摩太前後書有兩個特別突出的詞句,一是‘囑咐’,最少用了十次以上;另一是‘交託’或‘交付’,也出現了五次。因這兩卷書是保羅給提摩太的囑咐,究竟保羅囑咐他什麼呢?保羅在前書一:11節有很清楚的解明,那可稱頌的神,先將榮耀的福音交託給保羅,而保羅又將它交託給提摩太(提前一:18),並進一步囑咐提摩太繼續把它交託給‘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二:2)。這給我們看見,教會中需要不斷有接棒的人,榮耀的福音,耶穌基督的見證,需要一代一代的延續下去,如火把的傳遞,特別在這末後的日子,更是教會迫切的需要。 (三)本書一再提及「敬虔」共七次之多(2:2;3:16;4:7-8;6:3,5-6,11)。 (四)提及「這話是可信的」有三次: A.關乎得救──主降世……(1:15); B.關乎作工──羡慕善工(3:1); C.關乎靈命長進──生活(4:9)。 (五)本書啟示教會是永活神的家,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三:15)。同時提到負責教會行政的長老及執事的職分和品德(三:1-13)。聖徒在教會中該有的正常生活,和如何對待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信徒(二:8-15,五至六章)。 (六)本書論事奉主的人與教會的重要關係(一12,18,19;二1,7;三1~5,15;四12~14;五17~22;六1,1,11,12),並參讀前項關係書卷,前後思想研究,可有清楚的認識與瞭解。 六、重點 (一)本書揭開了那大哉,無人不以為然的‘敬虔的奧秘’,就是: 神在肉身顯現,在聖靈裡稱義,被天使看見, 被傳於外邦, 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裡。(三:16) (二)第一章中,論到律法是為不法、不服的、不虔誠、犯罪的、不聖潔、戀世俗的,弒父母、殺人的,行淫,親男色的、搶人口,說謊話,起假誓的,敵正道的等,這十四樣是惡人所設立的(一9,10;參羅一28~31;三20),也是對於今日行惡者的寫照,保羅以他過去罪魁之身,見證蒙了神的憐憫,因信基督而得救(一12~17)。讀本章可知律法是在叫人知罪、定人之罪,恩典乃在使人罪得赦免。 (三)第二章中,論到為萬人及在上位的代禱,並對婦女廉潔自守,正派衣妝飾,沉靜學道等作訓勉,這是信徒必須留意領受遵行的(參彼前三1~6)。 (四)第三章中,論到監督與執事的職分資格,以及講明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啟示基督的奧秘,為本書之重要的一章,須研讀明白(參多一5~9;彼前五1~4)。 (五)第四、五章中,論到離棄真道(參一3;六3~5;提後三1~7),作信徒的榜樣,論到規勸老幼,行孝報恩,救濟寡婦,敬奉長老等事,是關乎信徒儆醒自守(參多二1~13),認清假冒,信仰真道,效法愛心,敬老慈幼,恤孤濟貧,供養傳道者,學習最好的功課。 (六)第六章中,主要論到人當敬虔知足,貪財為萬惡之根(參王下五20~27;詩卅九6;四九16~17;來十三5;耶十七11),要為真道打美好的仗,持定永生,勸人行善,在好事上富足。信徒讀後,當要常以戒勉。 七、鑰字、鑰節 鑰字:(一)真道(一:19等12次) (二)敬虔(二:2等8次) 鑰節:(一)一:4-5 (二)三:15-16 (三)四:8-10 八、鑰義/分段:本書是年老的保羅,對少年的提摩太諄諄告誡、勸勉、如何事奉,持久信仰之道,樹立品格修養最佳範本,為一切事奉主的人所預備,須特別留心領受,十分重要。在教會時代的末了,離道反教的事倍多,信徒當靠神的恩典憐憫,在基督耶穌裡敬虔端正度日,持守神純正(健康)的話,持定那真實的生命,因我們的指望在乎永活的神,祂是萬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保羅在本書第二段中教導提摩太怎樣治理和牧養教會。怎樣應付各等不同的信徒,對於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寡婦、教會的同工,各應採取甚麼態度。本書共六章,根據內容要義,可分為二段如下: 一、個人勸勉--持定純正的信仰(一章) 二、工作勸勉--治理和牧養教會(二至六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