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聖經知多少?

  1. 音書時期的歷史和宗教背景

  2. 第一世紀時的世界

  3. 福音書時期的巴勒斯坦

  4. 馬太福音

  5. 馬可福音

  6. 路加福音

  7. 約翰福音

  8. 使徒行傳

  9. 羅馬書

  10. 哥林多前書

  11. 哥林多後書

  12. 加拉太書

  13. 以弗所書

  14. 腓立比書

  15. 歌羅西書

  16. 帖撒羅尼迦前書

  17. 帖撒羅尼迦後書

  18. 提摩太前書

  19. 提摩太後書

  20. 提多書

  21. 腓利門書

  22. 保羅一生簡介

  23. 保羅書信總論

  24. 普通書信總論

  25. 希伯來書

  26. 雅各書

  27. 彼得前書

  28. 彼得後書

  29. 約翰壹書

  30. 約翰貳書

  31. 約翰三書

  32. 猶大書

  33. 啟示錄

 

 

 

 

 

 

 

 

 

 

 

 

 

 

 

 

 

 

 

 

 

 

 

 

 

 

 

 

 

 

 

 

 

 

 

 

 

 

 

 

 

 

 

 

 

 

 

 

 

 

 

 

 

 

 

路加福音

 

一、作者: 福音書的作者都是隱名的,但早期的教會歷史資料,均指出本書的作者是醫生路加。他的名字在新約中提到三次,被稱為親愛的醫生(西四14),為保羅的同工(門4),在保羅將要殉道受難的時日,與他同在一起(提後四11。保羅四次出外旅行佈道,其中三次有路加同工。路加在保羅第二次出外佈道時,在特羅亞與他相遇,開始與他同行(徒十六:10,把一向慣用的「他們」突然改成「我們」),並且成為保羅最親密的同工、私人醫生和忠實友伴,無論保羅在受審、被囚、被親友及同工離棄時,路加都與他在一起,寸步不離(提後一:15,四:911上)。路加是未受割禮的外邦人(西四101114),按傳說他是敘利亞的安提阿人,因他多次述說安提阿的事(徒六5;十一1927;十三1;十四26;十五22233035;十八22)。他的為人忠心謙卑,甘心事主,除寫本書之外又寫了使徒行傳,在這兩卷書中,常見一些醫學及生理學的名詞(路四38;八43;十四2;徒廿八8)。路加的文學造詣甚深,又善於寫詩,本書中有好几首十分優美的詩,例如一:303346556879,二:1011142932等。本福音書被公認為全部新約聖經中最標準、最純粹、最流利的希臘文。據古教父們的傳說,他的最後結局善終,在希臘國離世見主。

路加並不是十二使徒中的一位,當主在地上作工時,他也沒有在場;但他自己在序言裏所說:「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3)──意即他曾利用各種機會,從事調查、詢問、蒐集有關耶穌生平的各種資料。無疑地,路加是以《馬可福音》為第一手資料來源,因此兩本書的大綱很相仿,大體上的結構也彼此酷似,惟本書的內容,要比《馬可福音》來得豐富,在情節上,也較後者潤飾了不少。除此之外,路加與保羅的關係甚為密切,他所記的事蹟和信息,必多得自保羅的見聞,若將本書與保羅著作仔細比較,便可發現在詞意上多有相同之處。大多數聖經學者認為路加寫本書之時深受保羅的影響,因此有人稱本書為「保羅的福音」。

 

二、寫作時地:根據路加所寫兩本書的序言來看,我們可以確定,《路加福音》是在寫《使徒行傳》之前完成(參一1~4;徒一1)。又因為《使徒行傳》只寫到保羅到羅馬上訴為止,故必然也在保羅殉道(約在主後六十七年至六十八年)之前成書。因此,較可靠的推斷,本書大約是在主後六十年至六十五年間寫的。至於路加寫本書的地點,可能是在該撒利亞,當保羅在該地受監禁時(徒二十三:33,二十四:27)。

 

三、寫作對象: 本書主要的對象不僅是為提阿非羅寫的(一:1),也是為一切信徒和外邦人如希臘人寫的,所以對於猶太人的地名和風俗等多作解釋(參一26;四31;廿三3351;廿四13;廿二1;徒一12;十一3),且少引用舊約上的話,卻多注重與外邦人有關係的事,無論對於一般讀者或學者都甚適合,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一14)。

 

四、主題:本書主要的信息是說到主耶穌雖是神,但成為『人子』:是一位至善並完全的人。祂在地上,靠著聖靈的能力,活出滿了憐憫、慈愛、聖潔、公義、榮耀的生命。祂全然滿足神對人類的一切要求,達到神對人類最高的心意。而祂以『人子救主』的身份出現在地上,成就了神的旨意;就是尋找与挽回那些墮落、被擄、失喪的人,把他們帶回來歸于神,与神和好,並且拯救他們到符合神起初造人的心意。

 

五、特點

1.     本書與其他福音書比較,有以下突出之處:

(一)   對主耶穌的降生及童年的生活描述得最詳細。對主耶穌的人性刻劃得最生動、他把主耶穌人性的純潔、無限的美麗和無比的善良描寫出來。

(二)   本書有許多特別的記載,是其他福音書中所沒有的。有六個獨記的神蹟:叫使徒得魚(五411),使寡婦之子復活(七1117),醫治腰彎之婦(十三1117),醫治患水臌之人(十四16),醫治十個長大痲瘋的(七1119),醫治祭司長僕人的耳朵(廿二5051);有十三個獨記的比喻:夜間求餅的朋友(十一58),不義的官長(十八18),二人祈禱的分別(十八1014),以上論禱告。失銀之喻(十五810),浪子之喻(十五1132),以上論救人。二人欠債(七4143),無花果樹(十三69),設大筵席(十四1224),以上論神忍耐救人。好撒瑪利亞人(十2537),以上論憐憫人。無知的財主(十二1621),不義的管家(十六113),財主和拉撒路(十六1931),交銀之喻(十九1227),以上論今世與來世的關係;還有其他的敘事,關於主末次從加利利到耶路撒冷的一段路程(九:51-十九:44)其中的記載,多半是本書所獨有的。

(三)   只有路加用過「救主」這字( 47,二11)。只有本書才有「救恩」這字(共六次,一697177、二30,三6,十九9);又只有本書才有evangelizo這字(即報好信息之意:共十次——19,二10,三18,四1843,七22,八1,九6,十六16,廿1),而這字在其他福音書里只用過一次。只有路加福音記載了「你的信救了你」這句話(50,八48)。在福音書之中,只有路加用過「恩典」這字(共八次——一30,二4052,四22,六323334,十七9);在全部新約圣經里,「救贖」這字第一次出現在這書里(68,二38,廿四21)

(四)   路加也很善用對比,在本書中,列舉了許多相反的人、事和物,例如:愛多的女人與愛少的西門(36~50) ;良善的撒瑪利亞人與祭司、利未人(23~37) ;馬利亞與馬大(38~42) ;小兒子與大兒子(十五11~32);財主與拉撒路(十六19~31) ;十個得了醫治的大痲瘋病患中,一個感恩的與九個忘恩的(十七11~19) ;法利賽人與稅吏的禱告(十八9~14)等。

2.     本書開始提到「按著次序寫」(一3),但所指的不是時間的次序,而是道理的次序。例如主在曠野受魔鬼三次試探,頭一次是建議主吩咐石頭變成食物,第二次要求主拜它,第三次是求祂從殿頂跳下去(路四379),但在馬太福音所記的次序,乃是按照歷史的次序,是把第二放在第三(太四369)。路加把次序調換了,目的是要突出主是代表著全人類受魔鬼的試探。首先的亞當在伊甸園中受試探而失敗了;主卻以末後亞當的身分勝過魔鬼所施相同性質的試探。這種按道理次序的記載能幫助讀本書的人「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定的」(一:4

 

六、重點;

1.     路加福音啟示主是人子,所以特別詳細記載主降生和幼年的歷史,有關主的家譜一直追溯到人類的始祖亞當,藉此說明耶穌的人性,不僅僅與猶太人,更是與全人類有關。馬太福音著重記載主所說的;馬可著重主所作的;路加卻著重主自己。特意寫出主的人性,祂那完美的人性,無論在生活上,事奉上和受苦上,祂在神和人眼中都顯為完全(二:52)。本書可按主這三方面分為三大部分:

(一)   生活的完全(一-四:13) - 父的印證(三:2122

(二)   事奉的完全(四:14-二十一)-父的稱許(九:35

(三)   受苦的完全(二十二至二十四)-彼拉多的見證(二十三:4141522);同釘強盜的見證(二十三:41),百夫長的見證(二十三:47)。

2.     本書是一本『啟示救恩的福音書』:「救恩」一詞在本書是首次出現在新約中,它啟示救恩的內容和中心-耶穌基督(二:30,三:6,十九:9);救恩的對象-万民、万邦(二:103031,二十四:47);救恩的福分-恩典和赦罪(一:7779,四:1822,五:2024,七:4748,十:3335,十五:324,二十三:4243)。

3.     本書是一本『禱告的福音書』:本書十分注重禱告,它記載了主自己九次的禱告(三:21,五:16,六:12,九:1829,十一:1,二十二:41,二十三:3446);又記載主教導門徒的禱告(十一:24);要情詞迫切地禱告(十一:513),常常禱告,不可灰心(十八:18),時時儆醒,常常祈求(二十一:36);還有其他人的禱告,如撒迦利亞(一:13),西面和女先知亞拿的禱告等(二:2937)。主的一生充滿了禱告,所以主的一生也滿了聖靈的能力,禱告是聖靈充滿的途徑,能力又是聖靈充滿的表現,主的一生也顯明這個關係。因此有人說,《路加福音》是一本禱告的福音書。

3.     本書是一本『靠聖靈行事的福音書』:本書特別注重聖靈的工作,表明人惟有靠著聖靈,才有從上頭來的能力。例如:施洗約翰在母腹裏就被聖靈充滿,他因此有了以利亞的心志和能力(1517);天使告訴馬利亞:「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35);「耶穌滿有聖靈的能力」(14;參五17;六19;八46);主復活後吩咐門徒:「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裏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廿四49)。本書提到聖靈的地方相當多,包括:一414767;二252627;三1622;四18;十21;十一13;十二1012等。

4.     本書是一本『窮人的福音書』:本書記載主的使命是把福音傳給貧窮的人(18~20) ,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十九10),使他們成為有福的人(參六2023;十四13)。本書特別描寫主如何看顧人的身、心、靈需要,並且對於被被社會棄絕和藐視的人,其間一再流露祂的憐憫和饒恕。諸如撒瑪利亞人,稅吏,罪人,浪子,撒該,悔改的強盜等等,都是主所尋找拯救的對象(十九10;十七16;七34;十五1;十八13;十五20;十九5;廿二34)。本書也是一本關切婦女(一3436;二27;七11173748;八1348;十3842;十三16;廿三28)和兒童們的書(12;八42;九38;十八15~17)

5.     本書也非常注意個人的信仰告白,例如:以利沙伯(41~45);馬利亞(46~55);撒迦利亞(68~79);西面(28~32);西門彼得(8);一個百夫長(6~8);稅吏撒該(十九8);悔改的強盜(廿三42)等等。

 

七、鑰字/鑰節:     鑰字:「人子」(五:24,十九:10等共28次)鑰節:(1)二:1011; (2)十九:10

 

八、鑰義/分段:本書主要信息是論到主耶穌是人,祂以人的身分來證明祂是神的兒子,是人的救主,顯明祂的慈愛和憐憫,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十九10)。本書共廿四章,根據內容要義,本書可分為三部份:

 

人子的出身

先鋒的誕生及成長

-

生活的完全

 

人子的降生及成長

人子的工作

廿一

預備階段

先鋒的傳道

  三上

-四上

 

工作的完全

主的受洗與家譜

三下

主勝過試探

四上

在加利利

在拿撒勒

四中

四中-九上

在迦百農

四下-

在加利利各地

-九上

上耶路撒冷途中

定意到耶路撒冷

九下-十三上

九下-十九上

往耶路撒冷途中

十三下-

十九上

在耶路撒冷

與敵辯論

十九下-

廿一上

十九下-廿一

預言末世

廿一下

人子的結局

廿二廿四

受苦與釘死

廿二-廿三

廿二-廿四

拯救失喪人

受苦的完全

復活與升天

廿四

拾穗

 

 

 

 

 

 

 

 

 

 

 

 

 

 

 

 

 

 

 

 

 

 

 

 

 

 

 

 

 

 

 

 

 

 

 

 

 

 

 

 

 

 

 

 

 

 

 

 

 

 

 

 

 

【膏油的功用 】

讀經:利未記八章十二節,三十節,路加福音四章十八至十九節,使徒行傳十章三十八節,約翰一書二章二十七節,詩篇一百三十三篇一至三節。

 

膏油在神面前是分別為聖

 

利未記八章說到亞倫受膏油,九章說到他獻祭。大衛還沒有作王之先,也是先受撒母耳替他抹油,然後他纔起首按神所賜給他的職分來事奉神。﹝撒上十六12~13。﹞這很清楚的給我們看見,職事是在膏油之後。一個人在神面前有職事,他必定在神面前先得著膏油。主耶穌也是這樣。祂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路四18~19。﹞所以,從神的話語來看,一個在神手裏有用處的人,必定先在神面前得著膏油。如果人在神面前沒有得著膏油,就不能事奉,就不能作工。

 

得著膏油這一件事,很容易在神的兒女之中變作一件外表的事。我們很容易把膏油和能力連在一起。不錯,膏油是和能力在一起的,因為神是用聖靈和能力膏了拿撒勒人耶穌。不錯,聖靈是和能力在一起的,並且聖靈也就是神的能力。但是,聖靈在人身上作能力是膏油的結果,聖靈在人身上作能力並不是神的第一個意思,不是神給人膏油的時候神心裏所有的思想。我們要知道,人得著膏油不是為著說方言,人得著膏油不是為著顯神蹟,人得著膏油不是為著行奇事,人得著膏油乃是為著在神面前分別為聖。

 

在舊約中說到膏油的地方很多,但是在舊約中你沒有看見膏油和能力連在一起。受膏在舊約中只有一個意思,就是表明這一個人是屬於神的。我們說,這一本書是屬於我的,我們就打上一個圖章;神說,這個人是屬於祂的,神就用膏油膏他。膏油是為著分別,膏油也是為著成聖,抹油的意思就是分別成聖歸於耶和華,或者說歸於耶和華為聖。

 

就是這一種的完全歸於主,是職事的第一個條件。沒有人能在神面前有職事,而他不是分別為聖歸於耶和華的。只有分別為聖歸於耶和華的人纔有職事,只有分別為聖歸於耶和華的人纔有工作。甚麼時候奉獻一停止,甚麼時候工作也停止;甚麼時候分別為聖一改變,甚麼時候職事也就改變了。

 

當聖靈降在主耶穌身上的時候,第一件事不是祂去工作,而是神的承認『這是我的愛子,』這是神說的話。﹝太三17。﹞所以,膏油乃是表明神的所有權。在這裏有一個人,神能說是祂的,神能說是祂所能差遣的,神能說是祂所能用的,然後你就看見有能力,自然的有能力,結果就是有福音傳給貧窮的人,瞎眼的得看見,被捆綁的得著釋放,人能聽見神悅納人的禧年。

 

   膏油在別人身上是能力

 

神是用聖靈和能力膏了拿撒勒人耶穌,然後主耶穌纔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鬼壓制的人。在這裏說神用膏膏祂,這一個膏是甚麼?是聖靈,也是能力。這一件事是很希奇也是很寶貴的,就是聖靈在我們身上是膏油,而在別人身上是能力。聖靈的能力是在別人身上發現的,在你自己身上則是膏油。膏油如果在你身上,人與你接觸的時候就摸著能力。

 

所以,我們在神面前分別為聖,就自然而然叫我們在別人身上有能力。能力不是第一個問題,能力是第二個問題。在神面前分別為聖的問題如果得著解決,就自然而然在別人身上有能力的問題也能得著解決。甚麼時候奉獻﹝或者說分別為聖﹞出問題,就甚麼時候能力也出問題,工作也出問題。膏油,是自然而然有能力。在大衛身上,我們看見是這樣;在亞倫身上,我們看見也是這樣。

 

   膏油在自己身上是教訓

 

我們學習事奉神,常常找到一個事實,就是當你起來說話的時候,你如果是為著神說話,就有膏油在你身上。你覺得不是你在那裏勉強說,不是你在那裏花工夫說,你知道有膏油在你身上。你的話是普普通通的話,簡簡單單的話,但是你越說越有力量,你覺得有膏油。你在那裏覺得有膏油的時候,別人在那裏就覺得有能力。有的時候你也說話,但是你在那一個時候像車胎洩了氣一樣,你一點不覺得有意思,別人也不覺得有能力。分別就在這裏:有膏油就有能力,沒有膏油就沒有能力。膏油在自己身上是滋潤,在別人身上是能力。

 

約壹二章二十七節說,『你們從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們心裏,並不用人教訓你們;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你們;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們要按這恩膏的教訓,住在主裏面。』這裏所說的話包括很大,恩膏是在凡事上教訓我們。膏油的教訓和人的教訓完全兩樣。人的教訓是要講許許多多的理由,是要說許許多多的話,所以問題就很複雜。但是,膏油的教訓就不然。膏油的教訓不是在那裏告訴你許許多多的事,不是在那裏告訴你許許多多的話,膏油的教訓是藉著祂的在那裏或者不在那裏來教訓的。這是一個特點。比方你今天要去作一件事,如果是主要你作的,當你動的時候,你就有膏油,你就知道這是對的;如果是不該作的,你就覺得像車胎洩了氣一樣,你就知道不對。恩膏的教訓,不是用道理,不是用理由。如果是用道理,用理由,我們人的頭腦就都得換過,因為我們頭腦的程度和神的意念差得太遠,我們是沒有法子領會神的理由的。

 

所以,我們的是非是根據膏油的同在不同在,不是根據於有道理沒有道理。所有神的兒女,要學習一個功課,就是:我們在跟從神的事情上,不是講理由,而是看聖靈給不給我們一個滋潤的感覺。許多時候,我們要作一件事,想一想頂有道理,但是去作的時候,你覺得是你這一個人去作,主不與你同在。這就是沒有膏油,這就是說你作錯了。比方你和人談話罷,你如果沒有膏油,你就越說越沒有力量,越說裏面越空,你感覺枯燥,你覺得像車胎洩了氣一樣。相反的情形,你裏面有一個重擔,你越作裏面越說阿們,裏面越覺得輕鬆,你就知道這是神要你作的。所以沒有一個神的兒女可以動,如果他覺得裏頭沒有膏油。他自己一動,就覺得完了。當你沒有膏油的時候,你外面越作,裏面越冷,別人也摸不著東西。當你自己覺得有膏油的時候,別人也就覺得有能力從你身上出去。就是這一個膏油,在我們身上是教訓、是知識,在別人身上是能力。

 

有許多的弟兄尋求能力,像許多的弟兄尋求生命一樣。但是神的話乃是對我們說,死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命就在別人身上發動。﹝林後四12。﹞凡是在自己身上尋求生命的,反而得不著生命。是死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命就在別人身上發動。照樣,我們不要去看自己有沒有能力,我們只要問自己有沒有膏油。膏油在我們身上,能力就在別人身上。你如果在這裏尋求能力,恐怕能力不會來,恐怕只有那一個外表的,也許是神奇的,也許是感覺的,但並不是神的話所說的那一個屬靈的能力。可惜有的神的兒女就是在那裏尋求覺得的能力!尋求自己能覺得的能力,自己能有把握的能力;以為自己有了這一個能力,就有辦法去幫助別人了。這完全錯了。我們所應當注意的,不是能力,乃是有沒有膏油,有沒有按著恩膏的教訓住在主裏面。不按著恩膏的教訓去作,人就摸不著生命。你能說好些人喜歡聽的話,說好些人覺得很有意思的話,但是沒有膏油在裏頭,你立刻看見沒有屬靈的實際,沒有生命。乃是當你自己在神面前有膏油的時候,自然而然有的人覺得得著幫助,摸著生命,摸著主自己。

 

還有一件事,我們要注意的,就是膏油不只是個人的,不只是我一個人在那裏經歷的,並且是為著身體的。膏油是倒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在這一種情形之下,你纔看見是何等的善,是何等的美。所以,我們不只尋求在我們裏頭的膏油的教訓,我們也尋求住在基督的身體裏的膏油的教訓;我們不只受住在我們裏頭的膏油的引導,我們也受住在基督身體裏的膏油的引導。許多的事,主在那裏安排,主在那裏帶領,你不能違反膏油來作事。

 

我們舉一個例:有一位弟兄,本來應該去領一次聚會,但是他裏面覺得空得很,沒有話,他就請另外一位弟兄去講。那一位弟兄走在路上的時候,覺得要作一點見證。他向來的脾氣是不大喜歡作見證的,但是這一次裏頭的膏油覺得他應當作見證,所以他最後還是作了見證。剛剛好有兩位朋友,來聽過幾次道,都聽不懂,覺得沒有意思,很久沒有來,那一天晚上被朋友拖了來。也有弟兄為他們兩個人禱告,求神為他們安排合式的話語。結果,那一位弟兄所作的見證,就是為著他們兩個人。這就是膏油在我們裏面引導,膏油也在聚會中作工。我們要記得,我們絕不能事奉神過於在我們身上的膏油。我們身上有多少膏油,我們事奉神就只能作到那一個地步為止,再過就不行,再過就妨礙了別人,叫別人受虧。我們只能按著主所量給我們的界限。

 

當我們真認識膏油的時候,我們纔起首知道甚麼叫作話語的事奉,或者說用神的話來事奉。因為有膏油在我們身上的時候,我們就有話,所以我們是藉著膏油來事奉神。是神叫我們注意祂所注意的,是神給我們話,叫我們用這些話來事奉神,來服事神的兒女。

 

   * * *

 

末了,我們盼望弟兄姊妹好好的將自己奉獻給神。一切的事奉,根據於分別為聖。神所給你的膏油,是為著證明你是祂的。你有那一個膏油,你就有那一個感覺我是神的人!我是主的人!你有膏油,你就覺得是主要你這樣作。你按著膏油去作的時候,在別人身上就是能力。這能力不是像我們頭腦裏所想的那一個能力,不是在講臺上聲音很大,不是行神蹟,不是行奇事;這能力是你在那裏事奉,神就叫人能摸著生命。這一個能力沒有別的,就是膏油。但願神賜福給我們,使我們真是按著恩膏的教訓住在主裏面。
 

摘自── 《十二籃》 聖靈與我們的關係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第一篇 先鋒

 

 

 

 

 

 

 

 

 

 

 

 

 

 

 

 

 

 

 

 

 

 

 

 

 

 

 

 

 

 

 

 

 

 

 

 

 

 

 

 

 

 

 

 

 

 

 

 

 

【拓荒先鋒─大衛 布萊納 (David Brainerd, 1718-1747 )】  

第一篇 先鋒

大約兩百年以前,在美國的紐約、紐澤西和賓夕法尼亞州等地方,人們常常看見一位青年騎著馬橫越那些遼闊的大草原,穿插在其中濃密的森林之間。現在我們很難想像這些人煙稠密,摩天大廈林立的美國大州,曾經有遼闊廣漠的空地;然而在大衛.布萊納(David Brainerd)的時代,情形確實如此。他騎馬跑過一里又一里,極目遠望,想要瞥見印第安人的草屋,使他曉得他已接近紅番印第安人的一個營地。

在坊間流行許多在印第安人中探險的故事讀物,它們雖然十分刺激,但是多半都屬乎虛構。本書除了極其動人以外,還具有真確的價值。但是為了要使讀者完全了解本書的內容起見,作者覺得首先要說明紅番印第安人究竟是怎樣的民族,並說明大衛.布萊納怎樣來到他們中間。

這些頭戴長羽冠,腳穿鹿皮鞋的紅番,在許多故事書中都可以看到,但他們真實的品格和歷史,則少有人知曉。自從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後,白種人前來開墾這片土地,當他們深入內陸時,便來到這些紫銅色皮膚的民族居住的地方。那時,他們在許多方面都是相當優秀的民族。他們的生活方式,遠勝於其他野蠻民族。這些紅番深愛他們的婦女和小孩。他們善於狩獵,不過有時自然也難免是狡獪和殘忍的戰士。

白種人的到來實在不是紅番印第安人的福氣,這是白種人的恥辱。他們不僅沒有幫助印第安人培植他們較好的本能,或克服他們的缺點,反而給他們學會了許多從來不懂的邪惡,特別是醉酒。這種罪惡慢慢地使他們的身體和道德趨於敗壞,終於使他們成為一個垂死的民族。

然而他們一直都是異教的民族;他們的宗教是混合的、迷信、拜偶像,並相信一位他們稱為「偉大之靈」的不可見的本體,好像保羅時代的雅典人敬拜一位「未識之神」一樣。來到新大陸的冒險家,沒有一位將福音帶給這些紅番。然而在十七世紀,神藉著在英國發生的事理,差遣傳道人到他們中間,雖然當他們離開英國木土時,一點也沒有料到會有這樣的結果。

在大衛.布萊納出生前約一百年,英國有所謂清教徒(Puritaus)者。他們所以有這樣的稱呼,乃是因為他們堅持採用簡單的儀式敬拜神,正如新約聖經中所記的初期基督徒一樣。當時英國通過一條法律,制定凡在英國居住的人都必需歸依所已建立的國教,否則要付約合今日幣制十先令的罰款。這些清教徒寧可受罰,也不願意違背他們的良心;而且像彼得、約翰受耶路撒冷的官長威脅時一樣。他們說:他們的責任是順從神過於順從人。漸漸地逼迫越來越厲害,到了詹姆士雅各一世作王時,宣佈要強迫他們歸依國教,否則驅逐出境。奸細們假裝朋友,潛入他們的聚會中出賣他們,終果數以百計的清教徒受罰或下獄。

許多人都認為在英國永遠不能依照良心的指示而行,因此在失望之餘,便決意接納流放到美洲去的生活。一六二O年有一艘名為「五月花」的船,溜出普利茅斯港( Plymouth harbour),船上載有一百多名靈裏堅毅的男女。他們甘願面對約有三千海里的艱苦航程,為要享受他們切望的宗教自由。

那時沒有我們今日所知道的華麗郵船,人們可以舒舒服服地橫渡大西洋--人們在船上有空地運動和做遊戲,船上有豐美的食物;在無錢電人員的艙房中經常與岸上並其他的船隻保持聯絡。然而在當時,這一切東西是做夢也沒有想到的。他們所乘的乃是一艘帆船。這班在歷史上有「朝聖先祖」之稱的難民,在他們充滿事故的航程中,擠在一起,忍受了足足兩個月極不舒服的航程。如今不用一禮拜便能到達彼岸,假如坐飛機則只需幾小時而已。他們的主要食物,無疑的乃是乾餅。他們只能聽天由命,冒風浪的危險,假如船破或火警,他們只有過到另一條船才有生存的希望。

這一切便是那些滿有勇氣的人所甘受的可怖的景況。他們的目的乃是可以依照他們認為神所悅納的方法,自由地敬拜神。

他們終於抵達了遙遠的彼岸,便給他們登陸的地方起名叫「新普利茅斯」,並且建立了一個日後稱為新英格蘭的殖民地。在那裏還有更多的難處擺在前頭,因為他們毫無生計,結果有許多人貧困而死。後來有別的船來到,結果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聚居了相當的移民。

這些英國的移民中有許多從英國東部鄉村來的。其中有一位名叫「約翰.艾略特」(John Eliot)的青年人,曾在以色斯(Essex)一個鄉村做校長。有一天他來到紅番印第安人的一個營地,發覺他們從未聽過「基督」的名字。他便住在他們中間,與他們交朋友,學習他們的語言,編纂了一本文法書;這一切都為了使他能夠向他們傳福音。所以他乃是第一個向紅番傳福音的宣教士,有很長的時間,唯一印第安人語的聖經,乃是他所翻譯的。在他以後的每一位宣教士,都因他所建立的基礎而全心感激。

這時,英國的清教徒情況有了改善。迫害已經停止,他們可以按照他們的方法自由敬拜神。這種消息傳到「新大陸」--美洲的移民中,艾略特便把他在紅番印第安人中間傳福音的工作向他故鄉的人士報告。所得的反應必然會叫艾略特驚奇,因為有大量的金錢寄來給他,這些捐款大半來自下議院和牛津劍橋兩大學。他用這筆款項買地築城。由於他對印第安人的影響力極大,竟說服他們放棄遷徙無定的生活,像文明人一樣定居下來。這樣便使傳福音的工作容易得多,因為現在不必跟著他們時常遷徙,把寶貴的時間消耗在旅程中,至少有一些部落就近居住,使他隨時方便探望他們,可以經常教導他們。

在他指導下所建的一座城 ,起名為「努拿陀民」(Noongtomen),這是印第安人語,意思是「喜樂」。不久以後,又築了一座城名叫南特(Nantick)。這是一個非常的成就。艾略特希望和禱祝,有一天所有印第安人都會成為基督徒,而且其中有人會成為他們本族的牧師。

但是仍舊有一些散居各處的營地需要探訪,在雨季,這位宣教士常常一連幾天衣衫盡濕。有一次,他沒有衣裳更換,因此只好把它們脫下。絞乾積水,再行穿上。假如他要埋怨,儘管有所藉口;然而他記起了保羅勸勉提摩太的話:「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便不畏艱難,歡歡喜喜的繼續他的路程。

但是,在艾略特的前面,有悲慘的日子等候著他。一位大有權勢的印第安人的酋長,反對基督教,他煽動了幾個部落反對這些白種移民,使他們相信所有白種人都是他們的仇敵,於是他們蜂湧而來,焚燒白人的田園,殺害他們的男、女、孩童。政府必須採取行動,於是派遣軍隊進剿印第安人,防止叛亂的蔓延。雖然極少印第安的基督徒曾經參與這種暴行,但是全部都受嫌疑,與其他印第安人同受苦難,他們的城被毀去,因此必須逃命。

這次的事變對年老的艾略特乃是一個致命的打擊,眼看著自己窮年累月辛苦作成的工夫毀於一旦,心碎欲絕!不久以後,他便臥病不起,臨終時還想念他所愛的印第安人,他曾為他們的益處工作了那段長的時間。彌留時,他低聲說:「黑雲籠罩了福音的事工!主阿!願?復興並興旺?的工作。深願我死了以後,福音的事工仍舊存留。」這是他最後的遺言,也是他最後的禱告。感謝神!神聽見他的禱告,也應允了他;因為在艾略特死不到二十年後,有一位男孩子出生了。神的旨意要他繼續艾略特所已開始的工作。這個孩子便是大衛.布萊納。

神對每一個生命都有祂的計劃。最能善用生命的人,就是去發現神在他身上的計劃,歡喜接納並竭力遵守。然而人也可以拒絕神的計劃。假如這樣行,憑己意去選擇另一道路,不論它表面看來多麼富吸引力,但是到底失卻了生命中最好的部分。

遠在我們出生以前,神便已經為我們的一生預備好一切,安排適當的環境,叫我們可以安置在祂要我們到的地方。這一面在大衛.布萊納的事件中可以清楚看來。在那些乘坐「五月花」或其他隨後抵達新大陸的船而來的人中,有一位是何彼得牧師(Peter Hobart)。他是大衛母親的祖父,來自諾福克郡(Norfolk)的興罕村(Hingham)。他在這些到來亞美利加開始一個新的生活的人群中組成一個教會。大衛的祖母乃是裴撒母耳牧師(Samuel Whiting)的女兒。裴牧師又是另外一位從林肯郡的波斯頓逃來新大陸的清教徒牧師,馬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的里恩城(Lynn)就是他所建的。大衛的這些先祖因受逼迫而到來新英格蘭創家立業。這樣在一七一八年四月二十日,大衛便出生於這片土地上;在這裏神有一種工作要他去作。

 ――本文摘自「拾珍季刊」

珠璣語錄

―― 布萊納

 

「我與世界己經全無關係,只在其中誠實的為神勞苦工作。我不想為世界所能給我的任何東西而生活一分鐘。

 「當我回到家裏,全心放在默想與禁食祈禱上的時侯,我的靈裏追求治死神所不喜悅的一切,追求捨己、謙卑,與世界一切脫離關係。」

返回主頁